坚守“冰上执教”的初心

2022-02-14 12:04:58 学习强国 崔英春

随着央视开年大剧《超越》的热播,国人更多了解了几代中国短道速滑人“超越自我,为国争光”的奋斗历程。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流传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超越”故事。这个被誉为“短道冠军之乡、世界冠军摇篮”的边陲小城,先后培养出了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张杰、刘秋宏、王伟、孟晓雪、李红爽、于威等十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传奇离不开冠军背后默默付出的教练们,这其中就有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副校长、短道速滑女教练赵小兵……

2022年1月5日这一天,作为滑冰教练赵小兵无数个平常又忙碌的日子之一,马上就要过去了。晚上九点钟,一个电话,让她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小兵,填个表。抓紧。急。”领导在电话里吩咐道。

放下电话,她的心怦怦跳,这是真的吗?不会是在做梦吧?

她又向领导求证:“确定是要让我去北京,给冬奥会当助威团?七台河只有一个名额,给我了?”

回答是肯定的:“五分钟前,我刚接到通知,研究决定这个宝贵的名额给你,祝贺你!这是真的,你担得起这份光荣,我们都为你高兴,抓紧准备吧!”

那一刻,惊喜使她眩晕。她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爱人,一秒钟都不想耽误。

“太好了!这是国家给你的最高荣誉!”爱人也特别高兴。

“如果去,过年就不能在家了……”结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分开过太久,她担心爱人不高兴。

“我支持你,这件事比过年重要多了!”

赵小兵听了,心里软软的,鼻子一酸,突然,眼圈就红了。

边陲小城沉沉睡去,一弯明月爬上来,贴心地陪伴着54岁女教练的无眠之夜。他们是老熟人了,39年里,是数以万计的月亮把她看老了。她可没觉得自己老,自从爱上滑冰的那天起她就“冻龄”了,成了永远“长”在冰上的小姑娘。无论一路上遇见什么,她都喜欢那个从15岁滑到22岁的运动员“赵小兵”,更喜欢现在这个从22岁忙过来的“赵教练”。她就是靠“喜欢”活着,谁也拿她没办法。

她不觉得这有什么难为情啊,就像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去见她的“小孩儿们”一样自信满满。她的头发长长的,有时候挽成高高的发髻,有时候扎成一条活泼的马尾辫,有时候是两只俏皮的长辫子,有时候像瀑布披了一肩。她的眼睛弯弯的,像笑眯眯的月亮。她的声音暖暖的,让人舒服。

她知道她的“小孩儿们”喜欢她,就像她也爱他们。女孩儿侯佳彤不是一天看不见就想教练想得直哭吗?她也想他们。他们听她的话,也信她的话,觉得她会的可真多,她的手真温暖。尽管她的年纪都快成他们的奶奶了,但在孩子们心里,她就是妈妈!因为妈妈是这个世上最亲的人、最可敬的人、最伟大的人。靠着这份彼此的“宠溺”,她觉得自己活得像个“财主”。

月亮像个精灵,什么都知道,因为它常在凌晨时看见赵小兵。不是四点钟,就是三点五十,甚至更早,很多人都在香甜的梦中,“赵教练”已经起床了;五点钟,基础班的冰上训练课已经开始了。“1、2、3、4、5、6……”她的“小孩儿们”,24个,一个不少,一个个仰着小脸儿,她听见他们奶声奶气地喊:“赵教练!赵教练!”只这一声,就足以让她一辈子忘乎所以,棒打不回。

9年前,七台河还没有室内滑冰场,19年前、29年前,甚至连露天都没有一块好“冰”,只有严寒刺骨,皓月当空。“咣当咣当——”她推着一辆载着一吨多重的水的车子,一圈一圈地浇冰。当教练的都要自己浇冰。在东北人比喻冷得“鬼呲牙”的时刻,冰能冻得效果好一些。“呼啦呼啦——”那是她的扫雪声。她一个人舞着大扫帚,挥汗如雨,不像个20多岁的姑娘,倒像个大力士。她挺着越来越饱满的孕肚,走一个多小时去给孩子们上课,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就让孩子们到离她家近一点儿的岩石山去。然后,他们再相向而行,会师后继续上课。再后来,她身子越来越沉,走得越来越慢,她恨自己笨啊,怎么连岩石山也走不到了?她灵机一动,想出办法,让孩子们到她家去,因为她家平房有个院子,可以在那里训练。孩子们,看见教练的两只脚和一双腿肿胀得发亮,哪像个要生宝宝的准妈妈,分明是一位悲壮的英雄。

只要一站在“冰”上,她的魂儿就回到“赵小兵”身上了。这个“兵”,就是“当兵打仗”的兵。一个爱上“冰”的人,哪有怕冷的呢?穿上一斤二两棉花做成的手工棉裤,蹬上大三号的大头毡靴,套上两层厚袜子,里面是小棉袄,外面是军大衣,再戴上手套,围上围脖,全副武装的“战士”就可以出征了。

小孩儿摔倒了,手套里面灌进雪,小手冰冰凉的,哪能看着孩子挨冻呢?她就把手套摘下来给他们戴。孩子们觉得教练像战神一样不怕冷,他们哪里知道,手套刚从她手上摘下来,把热气都带跑了,手像是被猫挠了一样痛。

雪舞银花,天气寒彻。小孩儿一口一口地呼出哈气,小小的毛线脖套上结成硬硬的冰,他们的脖子上“长”满雪绒花和冰凌凌。她就拿手攥啊,攥啊,攥啊,以体温融化冰雪。有的孩子太小,她就把他们的脖套摘下来,把自己的也摘下来,然后套在小孩儿的脖子上,孩子暖和了,而她就光着了。

她一节课要喝三瓶水,因为一直在说话,一直在说话。孩子们都太小,还听不大懂话,而她的任务是启蒙,一个动作,要反复地教,不停地说,说到嗓子干哑还在说。他们的个子也太小了,她要一直扶着他们的小身体,一边跟着滑一边教,她每天都要很深很深地弯腰。他们哭了要哄,冷了要抱,倒了要扶……

一年又一年,哄着,抱着,扶着,她的“小孩儿们”被送到了市重点班,进了省队,进了国家队,成了获得2004—2005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站1500米金牌的王伟,成了获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的孙琳琳,成了获得2014—2015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500米冠军的李红爽,成了获得2019—2020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500米和1500米金牌,成了获得2020—2021赛季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500米冠军的徐爱丽……而她呢,还守着启蒙基础班“蹲级”。总也不升级的赵教练,每天都乐乐呵呵。人们发现,原来一个人的高兴就是这么简单。

月亮圆圆缺缺,同行的人一个个都撤退了,嫌累。年轻的“90后”教练都上来了,只有她这个“逆生长”的前辈还站在“冰”上。她每天从来不吃早饭,训练完回家,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唯一想干的事儿就是“躺平”。只有爱人知道她的“狼狈”,才会在媳妇儿奋力起床的时候使劲儿按住她,瞪眼睛放狠话:“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你已经有那么多‘冠军’孩子了,有冬奥冠军,有世界冠军,有青奥冠军,全国冠军都有了,你明年就要退休了,你图什么啊?”

她有啥办法呢,做工作呗。老公啊,你要是爱我,就以我爱的方式爱吧。我什么也不图,我就是想干我想干的事儿。她多么高兴,家长们把一双双小嫩手交到她的手上的第一天起,这些只有四五岁、五六岁的宝贝们,就成了一名小小的光荣的滑冰运动员。一想到,不久的将来,这些“小崽儿”要从她手里“出飞”(注:飞出),她就觉得时间紧迫,就想要争分夺秒,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她也流过眼泪,不是为累,也不是为身体的伤痛,而是为精心栽培的“好苗子”放弃训练,原因是家长心疼孩子“太遭罪”,她做了最大努力还是没能留住孩子,想起这些心里就隐隐作痛,又无可奈何。

要去北京了。赵小兵连续忙了几个通宵。北京令她向往,家里让她牵肠挂肚。工作,孩子们,还有一个人。临行前,她去看了韩平云大姐,大姐的爱人孟庆余教练已去世多年了。当年,15岁的赵小兵被孟教练选中,她跟着他学会了滑冰,后来又在他鼓励下当上了教练。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夫妻不遗余力地帮她,没有他们,就没有她今天。

在鸡西兴凯湖机场,小兵与爱人告别。她的粉色拉杆箱里,有一件崭新的藏蓝色“国服”。她准备在比赛现场给奥运健儿加油时穿的。那是她的学生徐爱丽送她的,国家队发衣服的时候,她特意选了恩师赵小兵的尺码。

一群孩子歪着小脑袋问她:“教练,为什么你的衣服上都有国旗呀,怎么这么好看呀?”“是姐姐送给教练的。你们也好好练,将来也像姐姐一样参加世界比赛,为国争光,到时候,你们就会发很多的训练服和颁奖服,就可以送给教练啊。”孩子们认真地点头:“嗯,我们一定努力!”

8岁的闫恩齐发现台阶上粘了一面硬币大小的国旗,他小心翼翼捡起来收好,并跟妈妈说:“我不能让国旗在地上。”她知道了,给孩子们开了个短会,表扬了小闫同学。一颗颗小心灵在萌芽,懂得了什么是运动员最神圣、最敬畏的东西。

去年,她把孩子们带到了黑龙江省锦标赛上,不是去看热闹,而是真正地“拼”了一场。这些“小嘎逗”,年纪比同组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六七岁,个头才到人家的胳肢窝,可是,那么小的孩子跟大孩子同台竞技,一点儿都不害怕,并且真的敢于拼搏,像一只只勇敢的小老虎。在赛场上,教练员和观众都特别惊讶:“这是赵小兵带出来的孩子!”

月光如水,护送筋疲力尽的赵小兵训练结束回家,那条受过伤的右腿,用一阵阵强烈的刺痛提醒她,上楼要慢慢上,要横着走。可到了第二天,什么都没能挡住在“冬奥冠军之乡”七台河冰场上的又一个凌晨里,传来一声好听的“孩子们好,现在上课!”

2022年1月23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始全流程彩排,还有很多人守着央视一套黄金档追热播剧《超越》,闫恩齐的妈妈逢人便说:“我看见了赵教练的影子。”

想得少的人,想要的也少,可能赵小兵就是这款。她说:“其实我想要的不是少而是多,因为我有一个大大的梦,因为月亮追着的永远是太阳。”


责任编辑:丁祖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随着央视开年大剧《超越》的热播,国人更多了解了几代中国短道速滑人“超越自我,为国争光”的奋斗历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