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为世界注入信心

2021-01-09 19:24:41 学习强国 马小军

2020年,对于世界,对于中国,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性危机,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地缘政治、全球治理、经济发展模式无不受到重大冲击。一时间,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冷战思维浊流四溢,地缘政治危局四起,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动荡性空前加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国与世界关系再调整,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战略议题。

这一年的中国,面对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全面擘画。2021年中国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为世界注入中国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世界经济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后冷战时期国际权力转移、国际体系转型、国际秩序重构进程中积累起来的诸多矛盾,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国际体系开放性降低,一些国家内部矛盾加剧并严重外溢,国际合作意愿下降,矛盾和冲突上升,致使全球层面的多边合作越来越困难。这一趋势实际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即已出现,美国特朗普政府执政、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产生的巨大推力,加剧了这一进程的演进。世界大变局持续深化,全球性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气候—生态风险,从有惊无险变得越来越惊险迭出。

在世界大变局中,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孜孜以求的,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特征的全球化放慢了步履。全球经济的某些方面,比如国际贸易量有所减少,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某些产业链供应链回流国内或变得更加区域化。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人们旅行和通信方式改变,但世界并未变为虚拟状态。国际金融等领域也未受到大影响。全球化并未被画上句号。全球产业链与国际分工基本格局具有内在韧性,单纯的安全因素无法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国际分工的基本规律,无法从根本上颠覆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体系。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最终只会损害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各种单边主义政策的影响,2020年全球跨国生产和产业内贸易的下降幅度远低于此前预测,产业链大面积断裂和大范围的调整重构并未出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中国经济稳住了,为世界增添了信心与动力。中国有效控制国内疫情,经济率先复苏。中国经济逐季改善,以快于预期的速度持续复苏,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中国全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00万亿元;保障民生,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兑现承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自贸试验区继续扩容,海南自贸港建设启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再次显示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形象,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的信心,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和道德感召力。中国强大的经济韧性,为全球产业链的恢复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增大了我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话语权。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前行

2020年,外部世界在变,国内发展大局也在变。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面对中美摩擦加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的冲击,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且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政策,结构性改革文件的出台频率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全面阐释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两个大局、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提出到新发展格局,凸显中国外部环境与国内发展、内政与外交、国际与国内,前所未有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互动反应、相互激荡的新形势、新局面、新格局。一个迈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一个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持续向世界注入正能量。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大国经济的优势就在于内部市场广阔,经济弹性和循环空间、回旋余地巨大。中国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在于,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许多国际机构预计,2020年中国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元。这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自信心所在。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两手都要硬、都要赢,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使中国巨大的消费力得以释放,推动内循环动力释放,外循环市场开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对需求侧管理的新关注,还意味着要加大努力解决棘手的结构性问题,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让中国的市场向世界敞开,真正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蕴藏巨大投资发展机遇的市场,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充沛的能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旨在更好联通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正以创新、绿色、包容、气候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循环等为驱动力,引领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深刻转型。

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在疫情背景下尤为突出。中国将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国积极稳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国际货物“绿色通道”建设,推动搭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平台,维护全球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运转。随着中欧双方如期完成投资协定谈判,欧洲将从中国新发展格局中汲取更多动能。

创新是经济腾飞的翅膀,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疫情期间,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蓬勃发展并同线下经济深度交融。中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要继续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营造有利发展环境,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加强数据安全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为各国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面对各国对数据安全、数字鸿沟、个人隐私、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关切,中方愿同各方探讨并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共同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秩序。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提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全球议程。全球气候变暖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停下脚步,气候变化似乎正处于不可逆转的边缘。国际科学界、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智库,以及多国安全战略评估报告,均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与气候变化相提并论。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国际社会理应团结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从绿色发展中寻找新的机遇,构建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倡导绿色低碳的新文明方式。中国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坚持包容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国际社会要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置于国际发展合作的核心,将消除贫困作为首要目标,让资源更多向减贫、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发展中国家。要发挥数字减贫作用,提升数字包容性,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脱贫致富机会,助力消除数字鸿沟。

引领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在逆全球化潮流和全球疫情冲击下,全球层面的多边合作面临困难,小多边、次区域和区域间合作,正在成为国家间和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和主渠道。中国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恰与经济区域化大趋势相契合,有助于推动周边区域、亚欧大陆以及更为广阔国际空间的发展、合作及治理。在大疫之年暗淡的世界经济中,最亮丽的经济事件莫过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该协定是迄今达成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将促进东亚区域内价值链的不断发展,提升该区域的经济效率,还将抵消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部分成本。在2020年APEC峰会上,中国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同时,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也在加快推进。这些都预示着东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重心的前景。

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国的新发展格局中,东亚区域正处于临近中国国内大循环中经济发展最为充分旺盛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这是国际大循环中最邻近中国的区位,也是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咬合度最紧密地区,具有极大区位优势,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优先区域。要继续推进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畅通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实现亚太地区无缝联接。积极推动RCEP尽快生效启动,收获早期成果,并以此作为主轴,激励中日韩FTA的早日签署,推进中国加入CPTPP谈判进程,推动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基础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设。这些举措将使中国新发展格局与东亚自由贸易投资体系暨经济体系对接共建,并驾前进,共同开创东亚经济发展繁荣新局。

中美关系须重建战略互信,再铸压舱石

2020年,中美关系出现建交40多年来最严峻局面。中美关系再次来到十字路口,既面临许多风险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当前的中美关系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已大大超越双边范畴,成为影响世界秩序稳定和国际格局走向的最重要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能否得到修复重回正轨,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能否绕开所谓陷阱,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种形势,需要中美双方共同拿出解决分歧的魄力和政治意志。习近平主席在向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发去的贺电中指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方对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主张和期许。

毋庸讳言,恢复遭到极大损坏的中美关系,需要双方既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又具有只争朝夕的历史紧迫感。激活中美关系的当务之急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对话,平等、全面、坦诚、深入地讲清楚各自的战略意图,重建互信。唯此才能重构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战略框架,重铸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中美社会制度不同,这是两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应当彼此尊重。中国无意改变美国或取代美国;美国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更不可能阻挡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是得到中国人民高度拥护的中国的执政党,从中美建交之日起,始终得到历届美国政府的接受和尊重,是中美关系的引领和推动力量。

中美两国须为中美关系勾画一个新的战略合作框架。中美恢复接触以来,中美贸易额从无到有,贸易额增长到2019年的5000多亿美元,累计7.25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美企在华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每年在华销售收入约7000亿美元。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深切依存度,有利于增强全球战略稳定。中美之间确实存在不少分歧,但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需要合作和可以一起做的事情很多,战略合作空间广阔。

回顾过去,从处理伊核、朝核等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到反恐、救灾、防扩散等问题,从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推动《巴黎协定》达成,中美合作办成过很多利于双方、利于世界的大事,也是双方可以重建互信、重启合作的基础。中美拥有众多利益重叠的领域和亟须开展双边合作的议题。双方应尽快理出对话、合作、管控分歧“三个清单”,优先梳理出一份双方利益重叠领域的正面增量清单,把能做的事情尽快着手做起来。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当下全球最紧迫的事情。过去中美曾共同抗击SARS、埃博拉等疫情,积累了成功经验,两国科学家建立了坚实的专业合作机制。双方可在疫情隔离管理、治疗方案、药物与疫苗研发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并可通过多边构架开展全球疫苗分配和防疫合作,整个世界都会因此获益。

恢复遭疫情冲击的经济,是摆在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面前最棘手的当务之急,也是中美两国可以迅速展开有效合作的优先领域。稳定发展开放的中国,是世界的机遇,也是美国的机遇。双方应摒弃“脱钩”歪论,积极开展经济政策协调,恢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加强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新经济领域合作,对接中国新发展格局和美国疫后经济复苏,引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美两国政府曾合作促成《巴黎协定》,共同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美两国在气候领域面临重大机遇,处置得当将成为牵引中美关系相向而行的重要战略抓手。

在安全领域,双方重新沟通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对于中美关系稳定至关重要。事实上,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两国为管控安全风险,在设立规则、制度和沟通机制上做了许多事。遗憾的是,近年来双方沟通渠道受损,双方互信被严重削弱。与此同时,两军在海上、空中、网络和太空领域的冲突风险也日趋升高,这一切是由美方造成的。目前双方亟须开展更多层级坦诚对话,沟通彼此意图,培育信任。此外,在一系列世界共同面临的新型全球性问题领域,诸如全球网络与数字安全、太空宇航、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中美应尽快展开战略对话,引导国际秩序与规则的建构,开创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局面。

中国的安全底线十分清晰:中国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切不可低估中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意志与决心。无论是美国还是何种势力,若敢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触碰中国领土主权统一完整的底线,必定会地动山摇。

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新冷战”,中美关系也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完全可以构建成一种新时代的合作性竞争关系。合作性竞争是指两国在某些领域会有竞争,但在更多领域则会合作。合作可能与竞争并行发生,但双方的战略合作大于竞争、引导竞争,并管控这种合作性竞争,确保其始终以和平方式推进。

2021年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中美恢复接触50周年。中美和平相处的核心经验,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双方应总结两国恢复交往以来互利合作的经验,反思近几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的教训,重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中美两国相处好了,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压舱石和助推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到来,以及更长远些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表达了中国人民将长期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事情的基本战略思路。这就是中国人民的战略胸襟和战略远见,不会因为“脱钩”“甩锅”“逆全球化”、疫情突袭的诸多风浪而须臾发生动摇。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要创新讲述话语,创新表达方式,继续向世界讲好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故事,让世界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更加准确地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与彼此信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我们更要把准方向,掌握好节奏,团结合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丁祖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