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读懂中国精神

2020-12-19 13:09:55 学习强国 袁秉达 王曦露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读懂中国精神,要从历史、哲学、文化等多重维度去探究和体悟。

历史维度:中国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翻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有强汉盛唐的雄风、大国盛世的荣耀,也有外国铁蹄下的山河破碎、军阀割据中的民不聊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屡屡与命运顽强搏斗和抗争,每一次都能挺过来、走过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精神涵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出来的一系列宝贵精神。作为中国精神忠实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我们党从建党伊始就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广大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精神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梦想起航的中共一大到井冈山星火燎原的革命自信,从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家的西迁精神到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追寻梦想的脚步从来离不开精神力量的鼓舞,砥砺奋进的征程从来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尤其宝贵的是,我们党在弘扬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中升华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谱系,凝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深刻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既要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又要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力量,不断追寻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获取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哲学维度:中国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

马克思曾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哲学上,精神总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把两者的辩证关系生动地概括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历程已经无数次雄辩地证明,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即便面对惊天动地的惊涛骇浪,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却总能创造超越人们想象极限的奇迹。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国民教育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使之日益被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认知、认同,并自觉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外在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弘扬提升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境界,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走向美好未来的精气神。八年多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成就凝结在当代中国精神这面旗帜上,表征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信仰,彰显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精神之间的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改变,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亟须有精神旗帜来把握新时代、引领新时代。伟大的中国精神是中国力量之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凝聚磅礴之力,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中国精神正为此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撑。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之中,不留任何空白地带;要致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其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融入人们的内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引导人们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精神升华和价值提升。

文化维度: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精神与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历史早已证明,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和精神文明的创造性突破。

中国精神是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中华文化是中国精神的艺术再现和生动载体。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共同发展。从古至今,我国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思想大家和文艺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精神产品和文化精品,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更加突出“振奋精神”“崇尚精神”“弘扬精神”;十分注重“精神财富”“精神面貌”“精神状态”“精神风貌”“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追求”“精神力量”“精神动力”;特别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当前,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互契合,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责任编辑:丁祖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精神涵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