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师德建设,实现师生共育机制研究
摘要:师风师德是高校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也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和保障。然而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着制度缺失、组织松散、形式单一等多方面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以扎实的基层党建活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师生共育,共同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党建师德师生共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建设的标准即为:“坚持教育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全国 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因此,党建工作与师德建设始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党建工作应统领师德建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同时丰富师德建设思路、夯实师德建设载体、完善师生共育机制。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师德建设难以融合的现状
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更要以立德树人作为自身的使命和目标。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德建设就成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但在高等院校这一重要而特殊的教育领域,师德建设面临着相关制度缺失、活动形式单一、组织体系松散等问题。如何在加强党建基础上促进师德建设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呈现弱化倾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将高校三大方面的工作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党建工作进行重要性排序,被调查对象中近一半的人认为教学科研最为重要,认为党建工作应排第一位的只占12%。可见,很多人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模糊,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党建工作被弱化的情况下,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很难有大的进步和提升,更不可能对师德教育起到统领和促进作用。
其次,某些高校管理中比较单一的注重师德建设,党内活动形式不够生动活泼,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教学、科研及师德建设活动中,难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受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冲击,部分教师出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敏锐性不高、鉴别能力不强等问题,政治热情和组织观念日渐缺乏,有的甚至将课堂变成了自我价值随意宣讲的场所,有意无意弱化了党正确政治方向、价值观念及理想信念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学生“三观”的塑造。
二、党建引领师德建设的师生共育机制的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毋庸置疑,高校师德建设也是党建的重要工作内容。党建与师德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师德建设必须以党建活动为方向和指引,通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教师学习教育活动及学生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参与,提升教师党员党性修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过程中用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师生共同成长。坚持“党建引领、师德示范、师生共育”的原则,以育人为核心,秉承“基层党建与师德建设”相结合理念,用党建工作统领师德建设,进而促进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提升,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三、党建引领师德建设,师生共育的经验分析
基于对党建引领师德建设理念的分析,以河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党支部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党建示范创建过程为经验总结,力图寻找以党建促进师德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路径。
1.规范建设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提升教师政治觉悟与德性修养。
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党建活动开展能有效改善弱化党建工作的趋势。特色活动开展有利于创新党性修养和师德建设形式,吸引广大党员教师积极投身其中,提升了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师德建设的效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深入持久的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对历史典籍的学习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定期集中的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政治觉悟与德性修养。通过深入研讨,将党性教育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确立了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关爱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
(2)创造性开展“三会一课”活动。首先,根据高校工作特点,利用一切时间和地点开展党支部活动,保证支部“三会一课”切实可行。其次,除了保证足够的政治学习,每次支部活动都会就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加强课程间交流、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等具体学生培养问题相结合,围绕“育人”重要环节,有效地提高了“三会一课”的针对性。最后,为了提高党课教育的实效性,利用新媒体,将党课开到QQ群、微信群上,党的文件、最新的纪律要求通过QQ群、微信群及时传达给党支部成员,力争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即时即刻受到教育。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党员教育活动具体化。第一,党支部每月举办一次特色党建活动,如到邢台前南峪进行支部党员教育活动、到正定县追寻当年总书记足迹,深刻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第二,党支部组织每季度到贫困村进行帮扶活动。支部党员教师主动到河北师大驻村帮扶点张家口市宣化区承担贫困村帮扶责任人任务。党支部与宣化区水泉村党支部召开联合党支部活动,共谋水泉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支部利用行政管理专业优势,多次参加国务院扶贫办和河北省扶贫办委托的扶贫成效考核和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政策落实的问题,助力脱贫攻坚的顺利开展。支部成员撰写的调研报告《我省精准扶贫“回头看”试点工作总体评估及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由《河北智库专报》呈报省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
2.党建、师德与教学、科研并重,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政治学习不仅是提高党员教师政治素质和修养水平的需要,更与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通过加强支部党员教育,明确党员教师立德树人理念,切实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与教学科研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将支部生活融入到专业建设中,除了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外,更多的是将支部生活融入到教研科研等活动中来,要求支部党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挖掘科研潜力,提升服务于学生的业务水平。
(1)加强课堂教学,打造 “金课”。加强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听评课制度、老教师督导制度、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小组”、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经过教学规范与训练,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收获了河北省教学名师、微课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等多项教学荣誉;一门课程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堂”,并被推荐至教育部“万个示范课堂”建设。
(2)加大科研力度,增强教师本领。在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打造“金课”的基础上,教师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加大学术交流的力度,科研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支部党员发表优秀学术论文百余篇,多篇科研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管理学文摘》等转载。获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一项;荣获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河北省优秀基金项目三等奖1项。2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1人入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1人获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特别提名奖。
3.注重价值引领与服务学生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重视课程思政,引导支部党员深入挖掘提炼所教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专业课育人,形成示范课程,实现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向同行”和课程育人理念。第二,重视实践育人。一是课程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支部党员带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走进全国文明城市正定县,感受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习近平对正定发展所做的贡献。支部教师带领学生到石家庄元氏县槐阳镇对乡村振兴实践进行考察,加深了学生对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支部党员教师还结合“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带领学生参加扶贫助困公益组织志愿活动等等。二是增加专业实训教育环节。每年党员教师们带领学生到基层政府部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训活动,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三是带领学生开展“行走课堂”实践活动。每年利用寒暑假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与专业实践。通过指导学生调研选题和规范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纷纷入选大学生课外科创项目并获奖。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育人环节,使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行政管理系学生在读期间在“挑战杯”“调研河北”等多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其科研成果发表在本专业学术期刊上,多名毕业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重点大学深造,部分同学考入国家机关工作。学生就业质量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党建、师德活动落实落地,入耳入心,服务学生成才。
(1)树立身边师德典范,强化榜样示范作用。树立身边师德典范,支部党员相互学习 提高,是支部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第一,组织学习分享会。通过对龚全珍、李保国、黄大年等教育战线上老党员先进事迹的学习,支部成员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第二,开展“身边的榜样”实践交流会。交流教学科研及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先进做法,党员教师相互分享、相互促进、相互激励。通过榜样学习,弘扬爱岗敬业、服务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增强党支部党员责任心和积极有为的浓厚氛围。
(2)围绕学生培养环节实际,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第一,建立教师联系学生制度。落实本科生导师制、教师联系宿舍制度等,主动参与学生团日活动,引导学生成长。本科生导师见面指导每月至少一次,并填写完整的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等。第二,开放教研室。通过共同阅读、学术沙龙、为学生答疑等,使教研室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空间。第三,开展多样化指导。针对不同年级阶段性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有效促进了学生成长与就业。第四,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党员教师积主动了解学生就业状况,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第五,组织“行管论坛”。将“行管论坛”建设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着力于满足学生学术交流、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专业发展能力。
秉承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重要规律,高校教师也必须做到先学后教、德业并进。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性为基础,在以德修身的过程中实现党性引导下的社会主义师德风范,进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师生共育、共同成长。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管学院行政管理支部
执笔:孙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