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部党员理论学习成果在光明网发表

2022-02-20 14:11:04 光明网 孙琳琼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最新把握和客观研判,既体现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传承,又具有强烈的新时代特色。它对于历史主体、内生动力、发展目标以及思维方式的思考深刻彰显历史辩证法。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把握新道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定位,需要借助历史辩证法的独特视角。

彰显了尊重现实个人的主体性维度。历史的真正主体是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更是终极目的。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是为了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体量上表现为人口规模巨大,从本质上表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内生模式上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外生道路上表现为走和平发展道路,贯穿其中的是对中国人现代化的深切观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现实的个人的观照体现在对个人现实性的实事求是的把握上,既体现在对个人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更体现在对个人全面发展所需要和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协调全面推进。

彰显了立足美好世界的价值性维度。历史辩证法关于人类社会未来生活的根本旨趣在于人的自由实现,体现为以物质生产力、生态自然、价值规范等现实确定性为前提的人的可能性的无限敞开。对现实确定性与未来可能性的矛盾把握揭示释放了历史辩证法的开放性原则。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美好愿景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旨趣是高度契合的。美好生活的构建并不是在历史决定论逻辑下的必然实现,而是基于确定性生存目标的可能性生活意义的开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人们的生活需要不断走向多元化、高层次、全方位、高质量。这要求我们党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以美好生活为目标不断开启和丰富现实生活的意义价值。今天,人们对“美好”的关注和追寻日益高涨,政治经济活动彰显着美好向度,美好追求已然深深嵌入人民整体生活中。对生活的理想性视角要始终立足现实大地,对美好的追求绝不能被圣化为精神供品,成为脱离生产领域自娱自乐的消遣。美好应当也只能作为人的实践总体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现实生活保持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联系。

彰显了把握主要矛盾分析大势的能动性维度。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源于社会发展根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这一规律形成于历史主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历史主体的选择实现。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矛盾内蕴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对这一矛盾的把握彰显了历史主体的能动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尊重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更尊重中国人民的主体选择,借助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否定性反思,实现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自觉把握和深刻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充分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将其作为思考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依据。一方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铸造了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现代化建设中的困境和问题构成了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原因。中国共产党立足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主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困境和重大矛盾,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应对和解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展现出巨大的历史主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世界现代化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精神境界。

彰显了具有普遍性特征个体的现实性维度。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辩证法的核心,也是历史辩证法构筑的基本问题域。对特殊性和个别性的肯定释放了辩证法的现实性原则。党在百年领航探索中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现代化历程,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在党的百年探索中被不断充实和丰富,各个历史时期特殊的、复杂的社会历史构成了其具体实践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立足“五个文明”的协调推进,“新四化”的叠加发展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效应,指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对于整个普遍化、长期化的现代化进程,新道路在特殊性维度上把握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可能性。

彰显了坚持运用历史思维的发展性维度。在历史辩证法视域中,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现实因其许多环节尚未得到充分展开、复杂规定性尚未充分显露,而难以被直接把握,必须借助于对历史内在结构逻辑进程的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了对世界现代化整体进程特别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性反思。西方在享受现代化所塑造的技术理性的成果,同时也面对着深刻的文化危机,进而演变成一种文明危机。新道路内蕴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对西方“单向度”文明的历史性反思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彰显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传承。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中国人的稳定生存方式,传统文化始终从文化层面观照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体现为制约和影响个体及其社会活动的深层机制。中华民族在文化传承中赓续,民族精神也在文化积淀中熔铸,新道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追求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提出凝结着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化表达,同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自觉坚持历史辩证法,把握历史大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责任编辑:原理党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支部党员理论学习成果在光明网发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