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遗书的故事:袁国平致侄儿书

2021-06-06 07:43:40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常浩如

袁国平致侄儿书:以殉道者的精神 为革命服务

袁国平(1906—1941),原名袁裕,字醉涵,湖南省邵东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赴上海,后进入中央苏区,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新四军向皖中、皖东、苏南、苏中敌后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协助叶挺、项英进行建军和统战工作。1941年1月15日,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时年35岁。


振鹏贤侄如见:

廿四来信收到,知家中甚安,你的学业进步,甚为慰藉。

敌自攻陷粤汉后,劝和诱降失败,速战速决无望,几经周折,最近始决定继续挣扎,企图攻我西北,截断中苏交通,窥伺西南,威胁滇越铁路,乃至滇缅公路,其目(此处残损)(的)在断绝中国之一切外援。但是敌人这种企图是不易实现的,因为敌愈深入愈困难,兵力分散,交通延长,后方空虚,地形不利,而我则前有正规军顽抗,后有游击队积极行动,前后夹击,必使敌人之泥足越陷越深。你应告诉家里,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只不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

因目前敌之主要进攻方向是西北与西南,故长沙危而复安,宝庆更无问题。千万不要误信谣言,致影响家庭不得安居。

我因亲临南京、江宁、镇江、丹阳、芜湖……一带最前线视察过一次,费时约两月。故此不能与家中多通讯,以后当于百忙中时常写信来。

前方并不危险,请祖母大人放心、因为日本鬼子并不那样可怕,只要会打战(仗),敌人的飞机大炮都有办法对付的。一年多,我们在大江南北共打了贰佰廿(二百二十)多次的战(仗),都是胜利的,有了这一年打鬼子的经验,我们以后更有自信了。

你还没有看过日本鬼子么?我们这里捉着一批日本俘虏,可惜隔得远了,不然,你到(倒)可以来看一看。

你爸爸有信来吗?他有两个月没有来信了,前次曾去电致问,据想是平安的吧!

在宝庆设有八路军办事处,据说负责人是王凌波,此人知道我,你可去顽顽(玩玩)。

家中生活不很困难吗?据我想,一年以内大概不会发生大的困难的?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或许有人要说我们是太不聪明了,然而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请家里不要想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因为中国正在大的变动之中、中国抗战成功,不愁无饭吃;抗战不幸失败,则大家都当亡国奴。所以我希望家在这方面能够想得远大些,能够原谅我!

你婶婶身体很好,大约五六月间她才会休息的。此间环境很好,女伴很多,请家里放心。

工作太忙了,不然我也想回家来看一看,还是让抗战成功再与你们欢聚吧!

你在中学毕业后,我准备介绍你到另一个地方去学习,望努力科学的(地)研究,学校中有英文一课么?能够学会英文,对于将来研究世界近来的学识是有助益的。

千万要好好保养身体,锻炼体格是准备担当大事业的前提。

祖母大人慈照已经收到,白发似乎又添了几根,大概是为珍珍气白的吧?劝祖母大人不要气呵!第二个更可爱的你的弟弟或妹妹又将出世了呵!

付来一些书籍和此间的出版物给你,以供你课余之参考。

此祝

努力学习

醉涵字

并问

祖母大人和你母亲的近好

这封家书是袁国平于1938年12月写给侄儿袁振鹏的回信,这年袁振鹏14岁,在家乡湖南邵东的一所初中求学。

1925年,袁国平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中,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而他在皖南新四军的时日,是他一生中工作最具创造性、成果最辉煌、生活最丰富多彩的一页。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袁国平恳请党中央派他到抗日前线工作,并坚定地表示“愿为我中华民族之生存、解放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而英勇战斗,纵然捐躯疆场,死而无憾”的决心。1937年10月,新四军组建。新四军活动的华中地区,是敌伪统治的核心地区,也是国民党极力争取的地区,斗争错综复杂。要在敌伪夹缝中奋斗和成长壮大,坚持抗战到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因此,政治部主任的人选就显得极为重要。经过反复权衡、精心挑选,毛泽东想到了袁国平,他长期担任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职务,有着出色的表现和丰富的经验,他所展现出的政治工作方面的才华,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赞誉他为“红军的宣传鼓动家”。3月18日,毛泽东致电项英:中共决定派袁国平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电报还特别强调:“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能担负独立工作。”之后,中央委派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4月,袁国平到皖南后,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使命和毛泽东同志的谆谆嘱咐。他和新四军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在大江南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同时,发展新四军,开辟和建立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编组仅10天,就陆续向苏南、苏皖边、皖中和皖东敌后挺进,完成了在大江南北的战略展开。在创建抗日根据地过程中,部队也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由苏南派第四团、第六团及游击武装一部沿江占领苏北沿江地带,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为向苏北发展打下了基础;由皖南渡江到皖中的有3个营(即军部特务营、第四团第一营、第五团第三营),成为江北游击纵队和挺进团的骨干和基础,将第四支队扩编为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后又建立了第六支队;成立教导队、教导总队,袁国平亲自兼任教导总队政委,传授红军的传统和八路军的经验,培养干部5000名以上,为新四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1938年12月24日,袁国平收到侄儿袁振鹏的家信,此时袁国平正在南京、江宁、镇江、芜湖一带前线视察,回来后立即给侄儿袁振鹏回信。

袁国平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但袁国平同时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同样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亲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袁国平自离开家乡后,回家省亲只有三次,每次都是过一两天就走。尽管公务繁忙,但有空的时候,他就会给家里写写信,寄些照片,以表达对母亲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到皖南至皖南事变前夕两年多时间里,有据可查的,袁国平给家里共写过18封信,信中无不表达出对抗战前途充满信心,愿为国家民族牺牲一切的决心,始终没有忘记对母亲的思念,对同辈晚辈的关爱。浓浓亲情跃然纸上。

袁国平在这封家书中,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当时,“亡国论”盛行,他在信中分析了抗战形势,得出了“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只不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的结论,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刻我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民族服务的”,充满了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那时,袁国平家人的生活实在困难。据袁国平的侄女袁素民、侄女婿黄光楚回忆:“没有大米,靠吃红薯充饥。没有油,只好用水煮点辣椒下饭。他母亲年迈体弱,很难咽下。但是,她爱抚自己的儿子,体谅自己的儿子,从不让家人写信告诉袁国平。”

袁国平十分关心侄儿的学习、成长。在信中,他让侄儿去设在宝庆的八路军办事处多接触一些八路军战士,了解他们的革命思想和抗战决心。他随信给侄儿寄了一些书籍和出版物,希望他课余时间多看看,接受一些革命思想的熏陶,同时鼓励侄儿学习英文,“对于将来研究世界近来的学识是有助益的”。此外,袁国平也没忘记把妻子又将临盆的消息告知家人,再为人父的喜悦心情,给这封家书增添了暖暖亲情。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摩擦活动。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1月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1月14日晚,袁国平在皖南事变突围中,身中四弹,躺在突围部队前进的路旁,浑身血肉模糊,不能行走。军部卫士连副连长李甫及战士们想背着他走。袁国平吃力地让李甫他们赶快突围,保留革命的种子。战士们不肯把他丢下,就用树枝扎了副担架,抬着他走。天亮前,赶到青弋江边。渡河时被敌人发现,密集的子弹飞来,战士一个一个倒下,袁国平也掉进水中。战士们前赴后继把他抬起,边打边强渡,激战约40分钟才到达对岸章家渡。渡河时袁国平再度受伤,身体极度虚弱。他挣扎着把一个笔记本和7块大洋交给李甫,向战士们交代完后,乘战士们不备,悄悄摸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践行了他在皖南部队突围动员时所讲的“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1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的战前誓言。

在这封家信的末尾,袁国平写道:“工作太忙,不然我也回家看一看。还是抗战成功再与你们欢聚吧!”他的母亲和家人,等待抗战的胜利,等待着儿子归来。可是,终没能实现信中的愿望,写这封信的一年后,袁国平以身殉国,牺牲时年仅35岁。皖南事变后不久,在陇海铁路郑州站工作的袁国平的大哥袁醉如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得知弟弟壮烈牺牲的消息。

1953年,已是兰州军区干部文化学校教员的袁振鹏还写了一篇纪念叔叔袁国平的文章,深深地表达了自己的崇敬和怀念。


责任编辑:陈占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袁国平烈士致侄儿书:以殉道者的精神 为革命服务。 ​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