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岁月》的观后感

2021-04-02 09:58:26 高镱滈

留法岁月》是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的纪录片,讲述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源起、留法学生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历程、留法学生归国后的人生经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1919-1920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夜,积弱多病的中国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怀揣追求真理、振兴中华的梦想,从黄浦江畔远渡重洋,踏上了上下求索之路。在这次留法热潮中,就包括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李富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怀揣着自己的理想,远渡重洋,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新知识、新思想,欧洲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启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历程。

除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留法学生中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与艺术家,如“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画家徐悲鸿等。他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赴法,坚持“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历经磨难坎坷,学成归来后,他们将所学奉献给国家与社会,成为引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看完这部纪录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第三集《革命之路》,这无疑是整部纪录片的高潮部分。在《革命之路》中,留法学子们的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一帆风顺,如周总理当时的信件所言:“法受欧战影响为最大,战地恢复旧观至今日犹不能达百之五六,满目疮痍”“物价高贵,失业者多,劳资阶级之争无或已时,是欧洲执政者所最苦耳”。几百名学子,在留法勤工俭学时期,开展了拒款运动、争回里昂大学运动,成立了旅欧少年共产党,最终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他们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这段异常艰难的求索岁月中,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了自己一生的景仰。

这段远渡重洋的求学之路,曲折坎坷,却又波澜壮阔,有两位青年,原本天各一方、素不相识,历史的机遇和共同的人生追求,让他们走到一起,相识、相知、相助,他们一位是新中国总理周恩来,一位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后来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提问时说过:“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这段难以忘怀的留法岁月,最终让他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和亲密无间的战友,在他们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奋勇前行。

今日的我们,面对丰富美好的物质生活,面对留学、深造等诸多不同的选择,想到的更多的只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好,让自己的兴趣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而不是为祖国的某些领域带来腾飞式的发展,乃至将民族使命系于自己的血脉之中,回望这段坎坷壮丽的留法岁月,前辈伟人们的艰难求索、崇高精神更应铭记于我们心间。

责任编辑:周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留法岁月》观后感。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的纪录片。在留法勤工俭学时期。回望这段坎坷壮丽的留法岁月。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