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党史|第22期《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2021-09-01 14:12:2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暑假期间开展“诗词中的党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党员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党史故事,引导学生党员通过诗词体验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了解新思想的实践伟力,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

本期为“诗词中的党史”第22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党员肖露赏析毛泽东诗词《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  诗词原文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二  艺术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题照诗,作者采用议论这一特殊手法对照片上的形象用诗的语言进行艺术性的概括。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是对女民兵“演兵”的总体描写。由近及远,近是照片上的主体人物,作者在从外形实写的基础上描绘了一个“身背五尺长枪,容光焕发的女民兵”,又从人物的气质和神韵方面作勾勒,“飒爽英姿”体现出人物的精神抖擞。远是环境的烘托,“曙光初照”点出了时间,初生的太阳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演兵场”描述出具体环境,在这特定的时空中,烘托出一种“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的尚武气氛。前两句远近结合,既全面描写了照片的内容,又凸显出人物的精神气貌。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对照片形象的直接议论,这种议论是对女民兵精神的一种升华。由点及面,“中华儿女多奇志”作者把艺术视野从照片上单个的、具体的女民兵,上升到更多的、广泛的“中华儿女”的整体性形象上。极不平凡的志向是“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里的“武装”既可实指军人的装束,也可以泛指“武装斗争”。中华儿女所爱的不是传统的“红装”打扮,而是与中华民族自立和腾飞息息相关的战士的“武装”。作者从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高度高瞻远瞩,热情赞颂了中华儿女的豪情壮志。

       短短四句,由景致情,由情入理,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描写得生龙活虎,成为一篇赞美革命女性的难得佳作。

三  历史背景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61年为身边一位参加民兵训练的工作人员个人照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

      1959年10月1日,民兵方队接受检阅后,李原慧全副武装地照了相,并将照片珍藏在自己的皮包里。1960年冬,毛泽东去浙江、广东等地调查研究,李原慧等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此照片偶然为毛泽东所见,李原慧便将其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为照片作了一首七绝。1961年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在宣纸上再次书写了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正式送给李原慧。

       该诗通过对女民兵军事训练的勾画,描绘了中国妇女前所未有的飒爽英姿,赞美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颂扬了新中国妇女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不平凡志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投身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她们不断前进,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为了唤起妇女的志向,为了奉献妇女的力量,为了唱响妇女的歌,为了书写中国妇女运动的辉煌历史。继承红色基因的女性,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当之无愧地扮演着“女性可以撑起半边天”的角色。

敬请期待第23期《卜算子·咏梅》背后的党史故事。

撰稿:肖露

排版:王柳婧

审核:田野 肖露 潘纪龙

责任编辑:田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期为“诗词中的党史”第22期,由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党员肖露赏析毛泽东诗词《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