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学习下的融通设计|建筑历史-设计教学改革3.0

2022-05-06 20:21:02

关联学习下的融通设计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设计教学改革3.0

陈薇,鲍莉


在杨廷宝先生等先辈创立的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中,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设计追求和建筑教学探索,已然成为一种传统。尤其在建筑设计如何与人文、科技形成交叉而展开教学,形成稳定的“一体两翼”教学结构,目前在全国具有深刻影响。而从思维培养的角度出发,加强建筑历史教学与设计的融合,也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的一大特色。这其中,既包含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传统,也包括多学科合作开展实践工程的当代诉求,同时也是对于以杨廷宝先生为代表的深层的设计宽广交叉思维和策略路径进行学习的回应。2015年以来,作为学院教学改革内容之一,以建筑历史教学为牵引,打通史论课与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而设立跨学科的融通设计,已逾5年。这里简约介绍与此相关的建筑史论授课思路、跨学科融合设计的教学过程,以及以历史教学为平台开展的跨学科融通设计教学的部分认识,旨在探索历史与当下、理论与设计、思维与实践之间的源流和交叉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开展此教学探索的背景。一是从思维的宽广角度加强建筑相关的教育和培养是一条根本的路径,这是从杨廷宝先生一生的体悟中以及他丰富的实践成果背后可以明了的主要认知;二是将历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学习古人或者前辈创造的经典建筑和设计智慧及思想,是一条探索中国建筑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三十余年前,东南大学建筑史教学首创“意向设计”以打通历史与设计教学的隔阂,二十余年前又持续探索,本阶段三个一级学科在历史环境或者历史议题下进行的融通设计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3.0升级版;三是经过三个一级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独立分野(2011年)十年后的反思,有必要对于学科之间的融通有深层的回归和新的期盼,这也是中国当代建筑研究下探索实现新的突破的可能路径。
其次,我们必要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人类建筑和人居环境营造,在人工和自然相结合、谋局和建筑相互动、室内外环境相协调方面,甚至在当代建筑作品中,几乎没有当下的学科界限,但是却有卓越的成就,这是我们可以授课的内容,也是在建筑历史与理论基础平台上设置融通设计的前提。因此,为配合这门设计课,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景观与建筑营造在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方面互为表里、互为因借、因地制宜方面的思想和原则、尺度和感受、材料和标准以及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古人的做法与选择。此外,我们还组织设计老师对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注重地貌景观、历史环境、文化习俗、地方特征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架构起古今和中外在认知上的桥梁,诸如:相地、视野、彰显/体察地势环境,了解历史格局,明确立意;识形、补形、强势/辨识文脉地形、借助自然和建筑等要素、增强整体感;巧用、组织、序列/组织利用规划结构和观览序列、体验历史环境和氛围等,这样为融通设计的知识交融建立了基本认识。
再则,就是在教学的程序上,如何集中在每周2次共5或者6周的课时下有效地开展融通设计。在学生分组上,基本是不同学科同学构成小组,老师的组织是2位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指导一大组(包括4小组),历史和景观老师由于人数少,有时参与某大组指导,有时巡回在几个大组之间进行指导。在教学研究上,每周老师均会课前或者课后集中备课,研讨相关问题,及时调整交叉涉及的关键矛盾或者寻找契机。此融通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常规的从规划到设计、从形态到形体、从外部到内部的分离设计,实现跨学科融通设计的目标:1)网状的设计思维培养;2)合作协同的工作方式;3)师生互动的方法探寻;4)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教学效果。以南京外郭城墙博物馆及公园设计为例,对于每周的安排如下(表1),可以发现不同学科的交融学习和设计组织、工作重点及其完成的目标实现过程。
表1


2017年融通设计教师集体备课 

融通设计的效果和成果令人欣喜,主要表现在:网状思维和不同学科构成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能力培养的高效;合作协同和师生互动产生的能量使得成果充满创意和开放度。这种在过程中不断激发的融合和深化、创作者和感受者身份的不断切换,甚至在展览和答辩进程中都在延续。这使得我们相信,融通设计既包含了对于前期条件和预期计划的融通,也包含了对于复杂需求设计中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通,同时也启动了对于后期完善、为人所用的融通路径。融通设计之所以对于当代有意义,也在于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当代城市或者乡村或者街区或者建筑的设计,都有更前瞻或者更深层的需求,复杂性问题的解决成为急迫。为此,我们在5次融通设计的设题上,均有复杂性求解的思考,在设计的同时或有保护和利用的需求、或有地下交通的穿插、或有乡村特殊材料的应对、或有山体背阴面对于通风采光等技术需求的渴解、或有地下遗址保护的限制,从而也将网状设计思维的训练、关联学习下的学科融通,与当下的现实需求联系起来,从而对建筑师在如今的培养和命题有了新的理解。

学生作业1(学生:杜淦琰、赵旌名、李楚极、张井芳,指导教师:周霖、史宜)
 学生作业2(学生:骆芳锦、徐懿德、薛琴、董博文,指导教师:陈宇、吴晓)
学生作业3 (学生:邱怡箐、蒋铭丽、刘昱杉、谢华华、王敬宗,指导教师:李百浩、刘捷)

学生作业4(学生:柏韵树、吴承柔、梅亚楠、王怡鹤,指导教师:俞传飞、王承慧)

教学策划:韩冬青、陈薇

教学组织:陈薇、鲍莉

指导教师:

规划系—王承慧、吴晓、李百浩、巢耀明、史宜、雒建利、汪艳敏、朱彦东

景观系—杨冬辉、唐军、姚准

建筑系—陈宇、唐芃、刘捷、孙茹雁、俞传飞、唐斌、屠苏南、周霖、邓浩、费移山、郭屹民、杨志疆、夏兵、薛力、蒋楠

历史所—贾亭立、沈旸、是霏、白颖、诸葛净、孙晓倩

(文字摘选和修改自《建筑学报》2021.10期:陈薇,循序发展和关联学习的共同指向,图版为此次首次公开,编辑:贾亭立)



责任编辑:王鹏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探索历史与当下、理论与设计、思维与实践之间的源流和交叉关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