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新冠防疫时期东南建筑学者的思考(十一)曹伟

2020-08-28 14:25:56 曹伟
随着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在全国大面积的蔓延,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在此期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学者们并没有停止思考,他们针对相关问题,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建筑学人应该做的贡献。为此中大院微信平台推出系列专辑:新冠防疫时期东南建筑学者的思考,对各位老师的相关研究与思考做连续报道。

北国雪融,

岭南花开。

根脉通连,

共盼春来。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摄影:包宇喆)



未雨绸缪、加强突发性

情的规划设计应对思考


曹伟




主动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的规划设计应对举措思考


在宏观规划设计层面,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要加强针对突发性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的有关研究;专项规划亦应增加相应的规划设计内容,如可考虑在城市公共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中,增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疫情的举措。在医疗卫生设施设计方面,汲取此次疫情防控中各地应急病房建设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制定应对类似SARS、新冠肺炎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院设计导则、标准和标准图集体系。
  

规划要合理布局应急医疗设施,并综合考虑

平战转换、战时扩展和战略储备三方面的需求


部分为应对突发疫情、临时建设而成的医疗设施既缺乏成熟的医疗资源体系支撑,也面临着后续拆除或长期弃置的境地。 建议未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参考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选址的做法,未雨绸缪,及早建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医疗设施,使其成为城市医疗资源的战略储备。

笔者参与设计的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总平面图

未来开展综合医院规划建设时,建议可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医疗设施(院区)应预先留出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场地,预先做好场地基础、水电气等各类机电等基础设施的储备工作,及早做好模块化应急医院备件储备和快速生产应对预案(在极短时间内能否实现现场装配完成)。 二是要设计相对独立的隔离收治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三是要设计快速转换的平战结合空间,以应对暴发性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件。

笔者参与设计的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应急工程一号楼二层平面图

 

笔者参与设计的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应急工程板房单元平面图


充分发挥分级诊疗体系中

基层医疗体系的初期筛查作用


这次疫情,武汉地区早期症状患者大部分都涌向中、大型医院,既加大了中大型医院的压力,也增加了相互感染的风险。 后续的基层医院设计应重点关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感预案设计和制定工作。

疫情早期的医院人满为患

灵活运用互联网、AI、机器人、

智慧物流技术解决居民物资需求


此次疫情的防疫隔离措施,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建议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时可借鉴雄安新区城市智慧物流规划的有关经验,开展应急状态下城市居民生活物资供给的预案研究等。  

智慧科技助战抗“疫”




· 笔谈嘉宾 ·


曹伟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江苏省优秀青年建筑师,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建筑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南京市委、市政府紧急决策,在现有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的基础上,紧急扩容建设应急工程。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临危受命,负责本次应急工程---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病区的设计工作。 应急扩建工程是省、市政府的再次未雨绸缪之举,要求在2周内紧急完成总面积20240平方米,总计288间装配式应急病房楼和1栋32间医护人员隔离用房及相关配套工程设计与建设。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透视图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一层平面图



接令!

时不我待  全面部署


2020年1月27日,市委、市政府紧急决策,在现有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收治能力基础上应急扩容,为全市防疫收治能力加上双保险,同时作为江苏省传染病医院,江苏省传染病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必要时还可以为全省救治传染病提供更大的储备容量


1月29日傍晚,接到市建委、市城建集团紧急通知后,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伟立即赶赴现场接受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的设计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公司立即进入一级响应状态,当晚即组建了一支由公司领导牵头,技术总工和业务骨干组成的经验丰富、战斗力强的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现场办公


速度!
兵贵神速 争分夺秒

提前1天!预案——在正式接到紧急任务之前的1月28日,公司已受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委托,进行临时医院可行性方案研究,并提交了汇报成果。

现场讨论

1晚!方案——1月29日16:30,公司紧急赶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接受设计任务,在现场通过电话联系组建设计团队。晚20时,设计团队迅速到位,连夜开展设计资料的收集,任务书的拟定,规划及建筑方案的讨论,并迅速形成方案草案。

24小时!定稿——1月30日9:00,11人的设计团队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A楼集中进行现场设计。项目场地高差大,限制条件多,应急工程建设的同时又要兼顾未来二期扩建的整体性,难度很大。项目团队分工协作,提供了扩建规划、应急病房方案、结构、机电设备方案,装配式厢式板房生产单位配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经过一整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当晚完成480亩用地范围内的整体规划和288间2万平方米应急病房的建筑设计方案;1月31日14:30,在邢正军副市长组织的方案汇报会上,设计方案获得参会各方的充分肯定并一致通过,迅速转入施工图设计。

3天!出图——各专业人员协同配合,迅速开展涵盖建筑、结构、水、电、暖、智能、BIM、景观的施工图设计。20多人的设计团队从专业技术总工到设计人员通宵达旦,攻克场地竖向处理、院区雨污水收集消毒处理等问题。这些在平时看起来根本不是问题,但在应急工程中,因为需要短时间内设备采购到位,并且确保现场按时建设完成,由此成为技术方案中的难点。团队一天内完成主体建筑的施工图,至2月2日中午,各专业完善外部管线及相关专项设计,提交全套施工图设计成果并于当天与施工单位完成现场设计交底。

14天!坚守——施工图纸完成后,更为繁琐的设计服务仍在持续进行。各专业分别组成驻场服务团队和后方设计团队,驻场设计团队回应施工现场不断出现的各种情况,第一时间调整和处理;后方设计团队则及时修改完善设计图纸,确保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先期72间装配式病房将在2月12日建成使用,如有需要,后期总计288间病房也将在接到指令后3日内迅速完成。



专业!
理念领先  南京模式

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设计在参考借鉴北京小汤山医院、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应急医院建设经验同时,也形成鲜明的“南京模式”


一、公司参与设计、已建成的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选址远离城区达20多公里的青龙山,是这次应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医疗战备资源。


二、应急工程的建设依托公卫中心,具有医疗资源优势。


三、平战结合、应急与永备相结合。场地基础和各种设备主管线是永久的,而采用装配式集装箱模块化的架空建筑则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在现场拼装,待疫情过后即可拆除回收,场地恢复为绿地和停车场地,但作为应急灾备场地的功能则永久保留。

暖通施工图
安全防范平面图

四、继续推进扩建工程,通过省市共建将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升级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传染病综合防治研究中心,提升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室外综合管网图

在设计时间非常紧急的同时,各专业设计团队与BIM设计团队密切配合,基本同步开展BIM设计,通过BIM优化设计、指导工厂模块化生产、各类管道安装、孔洞预留和现场的施工,提升了工厂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效率。

BIM模型


致敬

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致敬

工作在应急工程现场的建设者们!

致敬

 参与应急工程的东大设计师们




设计团队:曹伟、孙承磊、沙晓冬、张航、侯彦普、李敏蕙、袁伟俊、杜啸、 刘海天、钱洋、朱筱俊、孙毅、韩治成、李斯源、方洋、刘俊、陈俊、顾奇峰、龚德建、罗振宁、李响、李骥、章敏婕、陈拓、臧胜、唐小简、马杰、陶靖等

BIM团队:江苏医疗建筑BIM族库研究中心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建筑的文化和“東大院”


【本文配图来自相关出版物和网络,仅用于推广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责任编辑:甘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未雨绸缪、加强突发性疫情的规划设计应对思考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