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 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四项工程”,探索建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队伍。
实施“苗子工程”,备好“蓄水池”。学校党委将研究生作为教师队伍补充的重要来源,将教师选育工作关口前移,以党建为牵引,全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等,建立49个研究生导师纵向党支部,提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选拔政治业务强的导师党员任纵向党支部书记,推动解决党组织对学生政治引领弱化等问题。推荐优秀研究生加入党组织,坚持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开展“导师带我学理论”等特色活动500余次,参与研究生1.7万余人次,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编制《发展党员指导手册》,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考察教育,以全程纪实的方式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严肃研究生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每半年督查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组织“报国企业行”等10余项实践服务类活动,建立4100余个党员帮扶对子,完善党员服务师生、承诺践诺的工作机制。
实施“基础工程”,把准“方向盘”。将师德师风摆在首要位置,在教师选评聘各环节坚决突出政治标准、落实政治条件。落实学部(院)党组织的责任主体地位,严格执行议事决策规则,推进学部(院)党组织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把好政治关。建立党政班子成员、学科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对教师的政审机制,做到“凡引必审”。建立党政班子成员与教师联系培养、跟踪指导制度,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强化对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突出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月至少开展1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讨,通过系统性学习、融合式讨论、案例式研究,引导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争做“四有”好教师。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在教师入职、考核、晋升等工作中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素质、师德师风,并给出明确结论。
实施“培育工程”,提供“练兵场”。对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目标,紧扣教书育人素质能力这一关键内涵,有计划地在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分子进行培养。推进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学生工作常态化,明确规定中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至少有1年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经历,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至少有2年相关经历。组织1300余名教师参加学生社会实践、1400余名教师担任思政教育班主任或专业班主任,使其在人才培养一线不断提升育德育人能力。搭建教师党务、业务能力双提升的载体平台,与“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等有效结合,遴选一批有潜力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共有247名教授、553名副教授担任党支部书记或研究所所长。推动具有高级职务职称的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学科研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目前全校“双带头人”覆盖率已达100%。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把“具备党支部书记等工作经历”作为教师入选学部(院)党政领导班子的硬性条件。督促学部(院)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围绕“提升党支部书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研制政策,在岗位聘任、绩效津贴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倾斜,树立鲜明的政策导向。
实施“提高工程”,铺就“传送带”。安排多岗位训练,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人才干部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对人才干部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部(院)紧密衔接的运行机制,理顺职能配置、优化机构设置,实现人才干部队伍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选拔教师骨干在党政、机关与基层之间培养,把用好人才作为对人才最大的激励,推荐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到科研院、教务处等部处挂职,使其熟悉学校发展情况,各学部(院)拓展渠道给优秀教师“压担子”,让学术公认的人才增强群众公认,让业务过硬的人才实现管理能力过硬,先后选拔近120名教师担任处级干部。有计划地把优秀教师放到重大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通过校外挂职、借调等方式持续培养,选派教师骨干参加援疆援藏援滇、脱贫攻坚、服务地方的人才干部计划,引导其自觉到复杂环境、艰苦一线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真正成长为一流大学建设的中流砥柱。
(刊载于教育部网站“一线采风”栏目 2020年9月10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