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才工作会议暨建设“第一个复旦”人才专题研讨会召开

2022-01-11 15:52:02 复旦大学

建设“第一个复旦”,人才是根基、是灵魂。有什么样的人才,复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未来,复旦将实施“大人才”战略。16日,复旦大学人才工作会议暨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人才专题研讨会召开,校领导、中层干部、专家学者集全校之智共同研讨学校未来人才工作。

校党委书记焦扬作动员讲话并指出,这次会议是学校党委新年召开的第一个事关全局发展的重要会议,体现了人才工作在复旦发展全局中的极端重要地位。这是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的重要专题,是对全校踏上新征程、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前列的再动员再部署,也是深化巡视整改的具体举措。校长金力主持并讲话。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周亚明作学校人才工作情况报告。

焦扬:谋划实施“大人才”战略,让复旦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复旦更出彩

焦扬指出,党中央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进程中,赋予上海率先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使命,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谋划实施“大人才”战略。2014年总书记作出建设“第一个复旦”重要指示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校在人才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一流人才加快集聚,各类人才蓬勃生长,人才创新活力激发,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同时要清醒看到,目前学校还存在许多与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建设“第一个复旦”,人才是根基、是灵魂,要花更大力气来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瓶颈、短板和困难,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施“大人才”战略,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大战略要树立大目标。到2025年,高水平人才总量实现翻番,自主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构建。到2030年,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在主要学科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学校成为近悦远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沃土,集聚大批世界一流学者,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前列,基本实现人才供给自主可控,为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重大贡献。

大战略要塑造大格局。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二级单位主动作为、全校广泛参与的新时代人才工作格局。要关注每一个人,每一名师生都是宝贵财富,每一支队伍都是一支人才力量;要凝聚每一颗心,树立“人才工作、人人有责”的理念,真正形成全校人才工作合力;要用好每一份力,各种资源都要跟着人才走、向基层倾斜,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能。

大战略要形成大思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最优先最核心位置。坚持“四为服务”“四个面向”,根据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统筹推进人才发展体系改革,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全心全力争创一流。

要统筹推进各类战略人才力量茁壮成长。没有五湖四海的人才,没有各个领域的才俊,就不可能建成“第一个复旦”。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干大事中成大才、在挑大梁中立大业。

加快建设战略人才梯队。要为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打开广阔天地,建立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全权负责制,为专家探索“无人区”、打开“新世界”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要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造自主空间,让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重大基础和应用问题研究、“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成长壮大、枝繁叶茂,助推各学科领军人才逐步成长为顶尖人才;要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筑起成长通道,让青年人在重大攻关中和关键岗位上见世面、壮筋骨、经风雨、长才干,真正使青年教师的人生黄金期成为事业发展的黄金期。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项目牵引,让更多人才在大攻关大协作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鼓励融合创新,促进传统研究范式转型和跨学科协同创新,让更多哲社人才在“新场域”中找到“新语境”、闯出“新天地”;长期稳定支持,发现培养集聚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厚、影响中外的思想家理论家,一批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冷门绝学人才,一批功底扎实、扎根中国、勇于开拓的社会科学专家和引领研究范式创新的文科交叉人才,用热心肠捂暖“冷板凳”,让哲社人才用“热状态”十年磨剑打造传世精品。

抓好基础研究拔尖人才源头培养。基础人才提质扩量,做大“强基计划”,推行本科荣誉学位制度,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优秀后备力量;拔尖人才精选优育,在基础学科领域实施“未来顶尖人才培养计划”,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全程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融合培养,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分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力各方面人才成长成才。无论是教学为主型教师、专职思政队伍还是党政管理人员、技术支撑团队,都是复旦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都要给予充分关心支持。要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系统加强分层分类培训,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要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立新标、破“五唯”,分类推进。成果评价要分类,健全适应不同学科特点和融合创新要求的评价标准;岗位评价要分类,细化评价要素、完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合理设置评价周期。深化人才使用机制改革。人才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信任人才,为人才积极松绑。信任院系,向院系充分授权。深化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为人才争取更多资源,让资源跟着人才走,推动资源在人才之间共享。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体现在绩效上,突出奖优励勤导向;体现在分配上,让贡献大者获得大收益;体现在尊荣感上,提升从教治学的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对全校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宏观指导、科学统筹、高效决策和督促落实。提升统筹协调服务能力,坚持围绕“人才链”延长“服务链”,营造创新有平台、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协作有团队的事业发展环境。压实二级单位主体责任,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作为二级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的团结引领。强化政治引领,把更多优秀人才团结汇聚到党的旗帜下;强化教育培训,引导各类人才争当“好老师”“大先生”;强化实践锻炼,让更多人才在火热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收获成长。打造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对人才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人才安心舒心安身安业,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落实好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尽其所能、服务人才推心置腹。

焦扬最后强调,大学与人才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复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踏上新的征程,要以更宏大格局、更宽广胸襟、更包容环境、更有力举措,汇聚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服务人才,开辟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让复旦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复旦更出彩!

金力:全面实施“大人才”战略,让复旦成为人才培育和成长的沃土

人才工作为什么重要?金力指出,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对高校而言,人才不仅是首要资源、核心优势,更是办学的意义所在、价值所系。建设“第一个复旦”,首要靠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造就一流的大学;只有顶尖的人才队伍,才能成就顶尖的大学。做好人才工作,是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必然要求。要让人才在位,大力引进各个层次、各个方向的优秀人才,又要让人才到位,培育、用好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做好人才工作,是应对人才竞争的主动作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是当今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做好人才工作,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环节。要让每位人才、每位教职工都充分发挥作用。

金力从学校人才的体量、人才的综合影响力、人才的科研及育人表现等多个维度,展示了人才在学校科研和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他表示,学校各类人才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聚焦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勇担科研攻关任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代表。总的来看,人才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类人才在不同维度上各有所长,但还存在活跃度不高的群体,存在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问题。

新时代人才工作怎么做?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工作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统筹平衡,实现学校和院系的良性互动、同题共答。引进、培育、使用,是“大人才”战略的三项重点任务。要抢抓机遇引人才,填补空白、拉长短板。要精准施策育人才,实现校内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并轨发展。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好用活人才。还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引育并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人才队伍及建设与学科建设目标的一致性。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将复旦打造成人才培育和成长的沃土,建成一流人才队伍。

怎样“松土”、“施肥”?金力强调,一是抓紧落实“一把手工程”。具体研究落实“大人才战略”的举措,对标2030年“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谋划十年。二是供给侧和需求侧都要“顶天立地”。学校要做好统筹协调。院系要增强主体意识。校院两级都要用好今天研讨的成果,抓紧有针对性地研究政策,准备好松土、施肥的工具和肥料。三是尽快启动学科和人才“特区”试点工作。院系是引才育才的主体,必须强化主体意识、明确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人才“特区”能不能建好,关键在院系。院系要做好准备、主动承接、拉出清单、提出需求、想好路径、用好授权。各院系、各单位都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握好机遇、直面问题、补齐短板、主动发掘人才、关心人才、成就人才、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金力表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学校的发展已与民族和时代的号召紧密相连,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将建设“第一个复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只要全校都重视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投入人才工作,就一定能够建成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如期实现建成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

周亚明介绍了近五年来学校人才工作的有关情况。近年来,学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彰显,人才引进、培养、使用链条逐步完善,人才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也为服务国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做好“第一个复旦”人才工作:代表们交流经验,建言献策,共谋长远蓝图

会上,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艾竹,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上海数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骏等四位院系负责人、领军人才代表依次发言,介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享引才育才工作经验,探讨人才工作机遇挑战。

上午大会后,人文、社科、理科、工科、医科、实体运行科研机构共6场分组座谈会同时召开,校领导与参会代表围绕“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开展讨论,建言献策,共同谋划学校人才工作的长远蓝图。

随后,历史学系党委书记刘金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化学系系主任周鸣飞、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党委书记钱飚、老龄研究院(筹)院长彭希哲分别代表各组交流发言。

会后,学校将成立工作专班,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关于加强新时代复旦大学人才工作的意见》及配套文件的制定工作,全面推进新时代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层正职干部,实体科研机构负责人,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代表,校特聘教授、青年人才代表近200人出席会议。枫林、张江和江湾校区相关院系单位的教师代表在视频分会场参加了大会。


责任编辑:汪祯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月6日,复旦大学人才工作会议暨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人才专题研讨会召开。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