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行动】科普宣传融入思政教育,培养新时代“大气”青年

2021-03-24 13:57:02

3月23日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大气科学研究院教职工党支部联合学生党支部在邯郸、江湾校区同时开展了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活动,开设“草坪思政微课堂”,将有趣的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把科普宣传融入思政教育。

a.png

b.png

在“气候变化与中国之路”板块,支部展示回顾了近年来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节点,并详细介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支部党员还通过自制科普短视频、原创英文环保歌曲、发布公众气候变化意识和行为调研报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老师和同学们关注、了解气候变化,勇担时代使命,共建美丽中国。

c.png

d.png

当天下午,支部邀请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汤绪老师为师生作题为“国际气象合作与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的主题讲座。汤老师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入手,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是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WMO)将地球系统内的海洋、气候和天气列为工作重点。汤老师着重讲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从国际气象合作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他勉励同学们将所学所思投入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当中,自觉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e.png

汤绪老师的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19级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研究生党员于骐恺说:“汤教授的专题报告会使我获益匪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投身普及低碳理念、倡导绿色节能减排的活动之中。为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是我们大气人的使命与责任。”教师党员、副系主任温之平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在我系“十四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继续以学校“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为导向,秉持通识教育的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治理能力培养。

张人禾副校长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与了当天的活动。他表示,今天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未来十年将是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十年。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关心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表明了中国在应对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增强全球气候治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国担当。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呼应学科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大气与海洋、环境、生态、公众健康、全球治理等学科的交叉及融合创新、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世情党情,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为我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以及全球治理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支撑。

f.png

g.png


责任编辑:王怡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3月23日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大气科学研究院教职工党支部联合学生党支部在邯郸、江湾校区同时开展了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