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重大战略支撑要在长三角率先构建共同体,复旦校长许宁生建言

2021-03-09 15:45:11

加快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

拿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院士欣喜发现,坚持创新位列优先位置,并以专篇进行部署,呼应了中央规划建议,充分彰显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作为一名生活、工作在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工作者、高校工作者,许宁生不仅关注“从01”的原创性突破,也看重“1100”的成果转化落地、“100100的规模化量产,而要实现这一全链条的畅通,加快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是必由之路,长三角应率先走在前列。

许宁生谈到,长三角区域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完备、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在许宁生看来,在现有行政区划框架体系下,要真正构建起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这些年,三省一市支持下的校企层面探索不断推进,比如复旦、华为等12家单位集结,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此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所高校共同发起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

许宁生说,从创新规划的整体架构、体制机制的融合贯通、政策举措的覆盖对接、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等方面看,还需要有更加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统筹机构,打破壁垒、消除分割,做好整合、聚合的大文章。尤其是要围绕国际前沿科技和瓶颈难题,组织、协调区域内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参与项目、开展合作。“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上,统一规划,理顺权责,各扬其长,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动配置,避免各地政策相互冲突、建设简单重复、研发相互牵制,更好集中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真正形成共同体。”

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要有牵引力的重大项目。许宁生认为,起步抓手要紧扣共同关心的科技创新问题,尤其是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实施落地,比如结合长三角区域产业重点,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又比如,国家实验室的联动,大科学设施的共享,技术交易市场的对接,创新链产业链的协作等等,都要深化探索。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在长三角更有广阔天地,对于重大创新项目,也可探索谁有能力谁来、谁有优势谁牵头,更好为全国面上积累经验。

而要加快推进区域重大科创项目的落地落实,关键是人才。“长三角区域已经实现了1小时交通圈、2小时交通圈,我们说,科创人才在长三角区域已经实现交通自由,但真正要实现自由流动,还需要进一步树立人才引进的一体化意识。许宁生说,要提升长三角对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既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使长三角进一步汇集各类优质教育、医疗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度,更要在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突破。许宁生大胆畅想,长三角三省一市可建立联合引才机制,多种方式、灵活依托各类协会、基金会、实验室以及高校院所,面向全球定点、定制、精准招揽顶尖人才,让各类创新人才近悦远来、各展所长,形成万马奔腾的创新局面。


责任编辑:何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加快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是必由之路,长三角应率先走在前列。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