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三全六度十育人” 复旦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

2021-01-15 16:54:55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集体学习。(成钊/摄)

教师社会实践团在雄安新区考察学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备课。(朱玮/摄)

2020年4月29日,复旦大学战“疫”青年说系列微课视频上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护士、武汉抗疫前线最年轻的火线入党者张叶麒带来第一讲《战“疫”前线的“男”丁格尔》。

2020年8月,复旦大学校园大师剧《陈望道》首次走出校园,在陈望道老校长家乡义乌公演。(任子安/摄)

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在云南省大理州开展义诊。(刘小琴/摄)

新时代,如何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018年9月,复旦大学入选全国首批10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两年来,学校党委谋划布局、系统探索新时代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体系、新思路、新方法。

复旦大学贯彻“三全育人”要求,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育人空间场域,构建“三全六度十育人”工作格局。着力形成各种育人元素作用充分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文化全面养成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实施“六度空间”协同育人工程,有效贯通第一课堂、书院和学生生活园区、科研与创新创业、劳动和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网络新媒体;推进教师思政、思政课创优、课程思政攻坚、书院立德修身、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劳动教育、网络育人、组织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等十项重点任务。

何为“三全育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三全育人”本质上,就是把一切育人元素都调动和利用起来,把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何以“三全育人”?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指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目标在育人,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关键在综合,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问题;重点在“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激发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厚植理想信念沃土,让红色基因在时代篇章中擦亮育人底色

上海市国福路51号的小楼里活跃着一群年轻人。在这座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曾经的寓所,如今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这群来自复旦大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参加展示馆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90后”“00后”青年学子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与决心。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小“火种”们无不激动振奋。

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纪明岑表示,总书记回信中两次提到“坚定理想信念”,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之“钥”、精神之“钙”,也是复旦大学种下的红色基因和师生一德、追求真理、作育国士、维护国家的精神与使命。

两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直接关心指导下,这支由30名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组成的队伍,已经服务来自校内外各界参观者6万多人次。他们宣讲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长,理想信念越发坚定。

深扎信仰之根,深挖红色资源,以史鉴今育人,赓续红色基因,复旦大学全面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复旦师生备受鼓舞,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热潮,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学进心里、担在肩头、落实在行动上。

出版研究文集、开展学术研讨、举办主题展览、发行纪念邮票、演绎大师剧,成立望道研究院、招收本科“望道班”、启动建设望道图书馆……2020年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作为“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主题活动共同精酿“真理之甘”、精炼“信仰之源”、精铸“望道之路”。

2020年7月1日,在复旦大学“红色基因永传承,百年奋斗再出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正式启动。全校46个二级党组织、939个支部和1.9万余名党员,以每周一个院系接力开展“赓续红色百年”主题活动、每天一个支部主题党日展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复旦百余年历史中蕴含的深厚红色基因,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多样形式,转化为蔚为大观而又润物无声的育人资源,厚植理想信念沃土,催化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

建强“主力军”,让教师队伍在全面成长中提升育人能级

复旦大学既坚持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又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关键难题,分批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形成“4+4+N”的梯次格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育生自育师始”,2019年,“强师行动计划”首先推出。思想强基、师德固本、实践立行,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师德养成,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着力建设一支能胜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求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9年暑假里,78岁的陈恕行院士来到河北,瞻仰西柏坡革命旧址,感受正定县乡村振兴新貌,考察承载“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而回国工作的青年研究员顾宇,则远赴云南省永平县,了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历程。

与陈恕行和顾宇一起出发的,还有复旦大学47个院系的520名教师。他们组成5个校级社会实践团和29个院系社会实践团,分赴重庆、河北、广东、云南等10个省区市,读中国、明国情、悟使命,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中汲取学术养分,激发创新力量。

在“强师行动计划”中,国情考察是重要一环。广大教师来到实践一线看社会发展变化、体悟人民需求,更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落脚点是讲使命担当。从30岁出头的青年教师,到78岁的院士,每位实践团成员都认真地写下了考察体会,而集中的表达就是: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

学校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要求,以思想强基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围绕“自律要严、立身要正”的要求,以师德固本引导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围绕“思路要新、视野要广”的要求,以实践立行强化教师实践锻炼机制。

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激发教师教书育人主体活力,健全师德评价机制,优化教学评估体系,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践行初心使命,也离不开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教书育人评价机制改革”作为第二阶段四大行动计划,在2020年重点推进,以分类评价为基础,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教师教书育人评价机制。

做强“主渠道”,让思政能量在课堂教学中叩击育人强音

2017年11月,复旦大学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没有经验和教案可循,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打造这门思政“金课”专门成立教研室,自主研制教学大纲、出版教辅材料。经过3年建设,这门“解渴”的思政“金课”,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套课程建设方案已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参考建设方案,供全国37所重点“马院”开课使用。

在第一阶段四大行动计划中,“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和“课程思政攻坚行动计划”的目标,正是在于做强课堂“主渠道”。如今,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已建示范课程412门,全校“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蔚然成风。

“我正在武汉前线,想先给同学们送上几句话,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与大家共勉!”2020年3月3日,复旦上海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迎来了特殊的一课。屏幕另一端为学生们讲课的正是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抗疫一线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故事融入课堂,成为最鲜活的育人素材。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停工,课程育人不断线、不掉线、不下线,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阶段,复旦大学积极探索网上教学的课程思政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入抗疫思政元素,讲解制度优势。

在“当代国际关系”课程中,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沈逸,将全球新冠疫情分析引入全球治理的专业课教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徐志平用虚拟现实技术向学生展现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如何进行模块化组装的形式构建……各门课程结合讲授内容,教育学生在抗击新冠疫情阻击“大战”、疫情防控“大考”中读懂中国之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与抗击疫情同向同行。

创新多维途径,汇聚多元力量,构建全校育人共同体

书院立德修身、研究生思政、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在两个阶段重点推进的“4+4”专项攻坚行动计划中,更多维的途径在创新中发挥作用,更多元的力量在汇聚中提升能级。

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以复旦大学5位老校长命名的五大书院各具特色,是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是学生自管的教育平台。以书院为载体,“五维育德”生动彰显。

坚定学术报国、推进科研育人,是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天弩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

为破解未获许可飞行的无人机对公共秩序造成的干扰和带来的安全隐患,天弩团队设计的“天弩”空中反无人机系统成为一支“利箭”。该系统集自动识别、跟踪、打击功能于一体,具有可超视距、低成本、适用范围广的优势,将更加高效地排除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安全。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学子们更加明白了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更坚定了科研报国的信念。团队负责人之一、航空航天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亮说:“我们会坚持做下去,用科技创新践行复旦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当校园所学与社会实践相遇,焕发的生命力成为学子们成长成才的滋养。在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中,学校党委鼓励学子们“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肩膀承担责任。

与社会实践项目并行,复旦大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支教支医活动,2018年以来参与人数超过7000人。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接力服务西部22年,348名志愿者赴宁夏、贵州、新疆、云南、四川、青海六地九校开展支教扶贫,点亮贫困地区孩子的人生梦想。

2020年8月,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先后前往重庆石柱县、大理永平县开展健康义诊、临床示教、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卫生调研等医疗志愿服务,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复旦大学也在加快构建具有复旦特色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一方面,建强用活网络育人平台阵地,密切关注媒介形态变化,及时在社会影响力大、学生喜爱的新兴网络平台开设账号,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多元立体的网络育人平台群。另一方面,繁荣网络育人产品供给,积极培育“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的名站名栏和精品项目。

学生理想信念更为坚定,教师育德意识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基本形成……两年多的改革,成效初显。“我们深知立德树人是永恒使命,‘三全育人’是系统工程。”焦扬强调,复旦大学将进一步着眼体系构建,把改革成果巩固扩大为制度建设成效,形成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何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18年9月,复旦大学入选全国首批10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两年来学校党委谋划布局、系统探索新时代育人新方法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