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病房里,他们为生命摆渡

2020-10-12 11:00:21

C:UsershssDesktop1.jpg

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安宁疗护日。近年来,安宁疗护正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有一个特殊的病房——综合治疗病区(专门收治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姑息治疗,姑息照护、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统称为安宁疗护),这里的患者生存期往往以月甚至以周计。也正是在这个直面生死的地方,人性的温暖和微光在医患之间熠熠生辉。

走进病区,病房廊壁上映入眼帘的是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旁边是爱心型的照片墙,定格了一幕幕温馨的瞬间,对侧的墙上有处心语角,寄语卡上记录着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肺腑之言。明亮的翠绿和橘黄配色,让人忘却紧张和压抑。

C:UsershssDesktop2.jpg

医护团队向我们娓娓道来发生在这个病房里的故事。

C:UsershssDesktop3.jpg

迎来新生,女孩和医生定下暖心约定

感觉自己又重新活了一次!安瑜(化名)盘坐在病床上这样说道。说完,她不禁爽朗地大笑了起来。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开朗活泼的“95女孩在数月之前,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团队负责人、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主任成文武接诊女孩时,她被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高度恶性晚期。在这里,安瑜开始接受姑息治疗。

所谓姑息治疗,与根治治疗相对。世界卫生组织将姑息治疗定义为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相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成文武补充说,姑息治疗,不是书本上的指南。在规范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一套量身定做的动态性方案。

成文武举了一个例子,根据女孩较为敏感的体质状况,他把第一天的用药量减少到1/4。第二天查房时,患者看上去没什么变化。不能以表象判断,特别是年轻人,体力越好,治疗越得小心谨慎。他坚持要求重新查一遍患者的血象。报告显示,女孩的白细胞、血小板数接近零!这说明病人的体质很敏感,也意味着恶性程度很高,如果第一天用满量或者第二天再用1/4的量,小姑娘可能就不在了。成文武说,在女孩情况逐步稳定后,为了控制肿瘤,成文武制定了小剂量的方案。

医疗技术之外,成文武始终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跟着成文武查房,总能听到他和患者的笑声一片。和所有爱美的女生一样,安瑜最近开始有些苦恼因为治疗增加的体重。成文武打趣说:小姑娘,你一定要多长这些肉。治疗就像打仗,要杀敌人,总要有点营养。若瘦得一塌糊涂,我还不敢用量嘞。

经过最近几次的化疗,安瑜的身上已经几乎找不到癌细胞,女孩迎来了新生。看竹海、吃扁尖、喝鱼头汤……安瑜爽快地和成文武约定,待到明年春暖花开,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乡转转,到时自己来做导游。

安宁疗护护航人生最后一公里

当然,医患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这样的医学奇迹出现的概率并不高,更多的是生命的逝去。

即使如今医疗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疾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人们仍然要面对医学不可能治愈一切疾病,也不可能治愈每一位患者的事实。

在病房里,姑息治疗的最后阶段便是安宁疗护。安宁疗护并不是放弃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安宁疗护的三条原则是: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面对生命逝去,医护人员能做的便是温情相送,让患者平静、温暖、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段时光,并且引导家属情绪,坦然接受亲人的离世。

作为安宁病房护士长,黄喆从2007年病房成立之初就扎根于此。按照医嘱,不仅做好晚期患者镇痛镇静、症状管理及舒适护理等工作,还关心患者的负性情绪并进行疏导、做好家属的哀伤辅导等是黄喆的日常工作。过硬的医疗技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黄喆说,生命尽头的对话是团队的常态工作之一。医护团队常常动足脑筋,让家属表达自己对患者的爱与呵护,也想办法帮助患者完成他们最后的心愿,让患者和家属了而无憾。

C:UsershssDesktop4.jpg

有一次,黄喆在进行护理查房时,发现一位癌症晚期的阿姨不怎么愿意跟人交流。黄喆默默观察,阿姨常常会翻看手机里之前的照片,照片里的她打扮精致,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细心的黄喆感受到,这一定是一位非常爱美也顾家的阿姨。黄喆联系了阿姨的儿子,为他特意申请办妥了疫情期间进院的手续,希望在阿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感受到家人温暖的陪伴。无微不至的关爱之下,阿姨终于敞开心扉,告诉周围人,自己最后的心愿是能够在去世时穿上一身最爱的旗袍。几个月前,这位阿姨身着一袭典雅的旗袍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为了帮助家属度过伤痛期,黄喆始终还和家属保持着联系,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理支持。

除了医护人员的全情投入,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学生志愿者和社工也会到这里,和病患一起制作手工、庆祝生日……每到此时,笑声、掌声,打破病房原有的宁静,病痛在此刻似乎不复存在。

C:UsershssDesktop5.jpg

每一个病人,都是一本教科书

在国内,成文武是姑息治疗理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之前在中西医结合科,师从著名肿瘤专家于尔辛教授,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癌症晚期患者,对他们的痛苦有所感触。有感于此,2004年,成文武赴全球最大的肿瘤中心——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进修,专攻肿瘤姑息与康复医学,希望能为这些晚期患者们减轻痛苦。我学的不仅是医疗技术,更是医学人文的理念和眼界。成文武表示,以查房为例,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医生在查房过程中会不断地与病人、家属谈疾病,做心理疏导。进修归来,成文武作为学科带头人,着手建科室,写教科书,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0063月,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三甲医院中第一个成立的专门从事姑息医学的科室。次年3月,开建病房。20103月,更名为综合治疗科。

成文武至今仍记得去美国进修前,他的主任所说的话,若能让病人在去世时家属不崩溃大哭,就算是成功了。那时我认为这肯定不可能!成文武说,没想到如今这里的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家属们大都能比较平静地接受。

这是如何做到的?还是医学人文!

受进修经历的感染,成文武坚持每天亲自查房,和患者、家属做交流。每天下午那次查房,没有时间限制,我可能和一个病人交流半小时以上,也可能几个病人一起交流,让他们面对并接受事实,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成文武说,他曾与一位病人连续聊了45天,平均每天聊40分钟,对方才慢慢接受这一现实,能以比较平和的心态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

在这个直面生死的地方,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更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为此,一系列医护培训课程推出,包括病情告知、死亡教育、哀伤辅导等内容。

团队医生陈萌蕾坦言,自己在进科室前,是一个挺害怕面对死亡的人。妇产科专业出身的她误打误撞从人生命的一端来到了另一端,没想到在这里一扎根就是十几年,其实在工作中,自己对于死亡的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陈萌蕾表示,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及家属,她和黄喆还专门学习了心理学,并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陈萌蕾说,学习心理学以后,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更广,能在工作中关注到不曾注意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安宁疗护在政策主导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12年,上海市开始在区县建设舒缓疗护病区,被列入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国开展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2019年,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试点包括上海全市;未来,还将在全国推广。

在这个领域,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每一个病人,都是一本教科书。成文武表示。当这个病人死亡后,这本教科书才合上,曾经的医患关系已经融入身体的一部分。教科书看得越多,经验积累得越多,后面的疗护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作为医生,我们还得感谢病人。

成文武表示,直面离开人世后的教育对于所有医学生,乃至所有人都十分重要。他透露,下学期,他将在复旦上医开设关于安宁关怀的选修课,过几年争取转为必修课。作为先行者,他希望自己的临床经验能使后辈在生命关怀方面走得更远。

(图片来源:附属肿瘤医院)


责任编辑:李沁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综合治疗病区,人性的温暖和微光在医患之间熠熠生辉。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