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上新!点击就看复旦家最新上架的科研成果

2020-09-02 21:23:51

上新啦!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又取得了数项成果和突破。小编为你整理了20208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科学学院林金钟团队合作研究发现mRNA诱导小鼠体内产生新冠病毒样颗粒强烈激活免疫系统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金钟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蓝鹊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蓝鹊生物)以及厦门大学等团队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一种编码SARS-CoV-2病毒样颗粒的COVID-19 mR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强烈的抗病毒样免疫反应》的研究成果。林金钟团队利用蓝鹊生物高通量mRNA合成筛选平台,设计了多种针对新冠的mRNA疫苗方案,研究发现用mRNA表达的新冠病毒样颗粒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更强的特异专一免疫反应。这是全世界首个使用mRNA技术进行体内表达新冠病毒样颗粒并完成概念疫苗验证的研究,将开辟新冠mRNA疫苗开发的全新领域。

附属中山医院牵头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癌外科团队在普外科主任孙益红教授的领导下,历经多年临床实践,与国内12家知名医院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手协作,历时21个月,完成胃癌腹腔镜和开腹根治术性全胃切除术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这是中国学者在国际上首次以最高级别的循证依据证明,对于临床I期胃癌,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可以像开放手术一样,安全地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为将来拓展腹腔镜手术在胃癌外科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

三阴性乳癌治疗再添“白金方案”,五年无病生存率达86.5%

日前,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余科达教授团队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白金方案”——单周密集应用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卡铂(“铂”俗称“白金”,“卡铂”是含铂化疗药),可将该类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提升至86.5%,远高于既往的标准辅助化疗方案。这也是由国人发起的、全球首个成功证实含铂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优势的临床研究。813日,相关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肿瘤学分册在线发表。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系列研究之一,该方法通过优化不同的化疗药物组合获得了5年无病生存期6.2%的可喜突破,为破解三阴性乳腺癌难题再添一套‘复旦方案’。”邵志敏教授表示,“研究团队还将继续探究三阴性乳腺癌特定的靶点和标志物以指导未来针对性的治疗,结合该系列研究的多项成果,将为实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锋教授团队合作鉴定出新的弱畸精子症致病基因CFAP58

CFAP58基因突变通过精子尾部轴丝组装异常和线粒体鞘发育异常而导致MMAF

812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锋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以长文形式在学术期刊《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发表题为《CFAP58基因双等位突变导致弱畸精子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90例汉族男性MMAF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和遗传学分析,发现了5例(5.6%MMAF患者携带有CFAP58基因的双等位突变。研究者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和多种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CFAP58基因突变患者由于精子尾部轴丝组装显著异常和中段线粒体鞘发育异常而导致精子运动功能障碍和畸形,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复旦团队发表多表型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成果

脑微出血引发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

811日,痴呆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陈兴栋团队研究论文《中国人群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与临床前痴呆研究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团队基于表型组学方法,在复旦大学领衔建设的我国最大自然人群队列之一泰州队列框架下系统设计的子队列——“泰州脑影像队列Taizhou Imaging Study)的建设及进展情况,包括该子队列的建设目标、研究设计、表型采集内容、可支撑的研究方向、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未来规划等。

泰州脑影像队列为监测自然人群脑动脉硬化与认知衰老进程、评估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改变等与疾病进展的关联、探索血管病变在认知障碍中的机制、开展临床干预实验等提供了资源支撑与研究现场。此外,泰州脑影像队列基于表型组学的系统思维设计,跨尺度、多维度的信息采集可支持全表型关联分析,从而促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彭勃课题组首次在全CNS尺度上实现异源性小胶质细胞替换/移植

近日,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员彭勃课题组以再殖现象为基础,开发了三种用外源性细胞替换原生小胶质细胞的移植方案,并在全CNS范围内实现了高效地细胞替换。811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彭勃课题组开发了三种全新的小胶质细胞替换方案,首次在全CNS范围或特定脑区实现高效替换小胶质细胞。该方案为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和实现方案。三种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将给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多种选择,同时,该方案也是首次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实现大规模的细胞移植。

生命科学学院聂明团队在土壤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a)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Q10)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b)不同因子对Q10调控作用的相对贡献随土壤深度的变化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聂明团队在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86日,相关成果以《气温上升可能引发森林生态系统深层土壤碳的流失》为题发表于《尖端科学》(Advanced Science)。

聂明团队选取了我国9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森林、暖温带森林、寒温带森林与北方森林。每个森林中分6个土层采集了1米深度的土壤,探究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随土壤剖面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及其调控机制。

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随之增大,表明底层土壤碳分解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为敏感。此外,表层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主要受气候因子调控,而底层土壤主要受气候因子和碳质量的共同调控。研究还发现,忽视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沿土壤剖面的变异,会极大低估土壤释放的CO2量,强调急需将这一特征纳入到陆地气候预测模型中以提高预测精度。

现代物理研究所严亮团队国际合作研究在粲夸克偶素衰变产生的超子极化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极化随极角变化图

近日,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青年研究员严亮团队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意大利都灵大学等单位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粲夸克偶素衰变产生的超子极化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在BESIII国际合作组的相关研究成果以“Σand Anti-Σ- Polarization in the J/y and y(3686) Decays”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物理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生命科学学院刘铁民课题组揭示骨骼肌IRF4通过PTG/糖原途径调节运动能力的新机制

IRF4的代谢调控分子机制

81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教授刘铁民课题组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孔星星课题组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李仲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以《骨骼肌IRF4通过PTG/糖原途径调节运动能力》为题发表于《尖端科学》(Advanced Science)。该研究发现指出,运动训练会影响骨骼肌IRF4表达水平;骨骼肌的IRF4则通过糖原靶向蛋白调控肌糖原含量、调节肌肉的适应性代谢反应,进而影响运动能力。

研究发现,与正常饮食的对照小鼠相比,骨骼肌特异性IRF4基因敲除(MI4KO)小鼠肌糖原水平升高,运动能力增强,但是体重、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初步表明IRF4在调节骨骼肌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理解运动时机体调节能量代谢的具体制,同时为防治慢性代谢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汪晓芸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新啦!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又取得了数项成果和突破。小编为你整理了2020年8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来看看吧!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