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科学概括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要求,为办好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东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一、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东北大学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让学校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的工作理念,深入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基层党建质量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思政文化平台建设、全方位廉洁护航“五大工程”,构建起“五位一体”党建活动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进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挖掘红色校史资源、举办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面向不同群体制定分类实施指导意见,研发智能党史学习系统,创新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2006年和2016年,学校党委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十四五”期间,学校着力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形成党建思政工作与一流大学建设互促共进新格局,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把党建成效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实效。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大学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实施一流本科方案、卓越行动计划,构建“四金一新”一流本科教育新格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孵化示范性创新团队36个,87家学生创业企业落地。深入实施“育心铸才”工程,搭建起“一体化构建、两中心并重、十体系联动”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日常思想教育、学生管理、成长指导、发展服务、能力素质拓展”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施“思业融合燎原计划”,建设15个示范专业,360余门示范课程,覆盖3万余名学生,形成具有东大特色的“全口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学生思政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与学生党建相融合、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相融合,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卓越研究生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强化内涵特色,构建支撑辽宁振兴发展学科体系
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东北大学坚持学科兴校,充分释放一流学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打造高峰引领、高原支撑、卓越促进、特色牵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
学校加强一流工科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与“冶金工业流程”2个学科群总体实力正在迈入世界一流行列;16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大学排行,6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围绕“智能”和“绿色”两大主题,推进优势学科深度交叉,实现学科群融通发展;构建学科交叉融合新机制,在人工智能、医工结合、智能制造等领域前瞻布局,成立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学中心、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等为标志的24个交叉创新载体和平台,设置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等9个交叉学科,驱动学科群和专业布局更加优化。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特色,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学科交叉,深化新工科建设,实施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引领工程、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引领工程等十大学科建设工程;进一步建强基础学科,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培育生命健康学科,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交叉支撑、协调发展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四、坚持原创引领,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东北大学坚持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动跨学科联合攻关和有组织创新,形成以大团队大成果助力一流大学建设的良好局面。
学校以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特区”“创新团队”“特殊通道”等人才支持举措,不断完善多元评价、多维发展的人才体系。“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海洋管道安全检测”“电渣重熔成套技术装备”等一系列“卡脖子”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2019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又有6项奖励通过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学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0余人,外籍专家和优秀青年骨干150余人,形成才智集聚的磁场效应。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辽宁区域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在人工智能、深地、深空、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培育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振兴辽宁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大学与所在辖区是休戚相关的发展共同体,相互赋能、共生共荣。近年来,东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根辽宁、服务辽宁,争做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的“排头兵”。
学校大力实施《东北大学服务辽沈发展及东北振兴行动计划》,深度参与辽宁省区域综合性实验室建设,牵头实施教育服务东北振兴“高端金属材料”产学研用重点项目;与地方联合建设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东北大学沈抚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服务辽宁培育壮大新动能。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下,成立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提供资政建议200余篇,为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五年来,学校与东北各类企业签订技术合同1325项,落地东北的成果转化率达60%,“零排放清洁生产氧化铝技术”单项转化额达1亿元。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在助力辽宁振兴大背景下考量自身发展,以深度服务辽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主攻方向,实施“学校+名城”“学校+名企”合作计划,建立一体化技术转移体系,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让大学成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源头活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