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成都理工大学“五个一线”支部工作法助力国家社会

2022-06-09 09:37:10 地灾国重实

成都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五个一线”支部工作法,把临时党支部建立在抢险救灾、科学考察、重大工程、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一线,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促互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在抢险救灾一线,勇做重大自然灾害前的“逆行者”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放在首位,以“三个坚持”打造一支地灾防治战线的“铁军尖兵”。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组织党员“逆行出征”,在救灾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先锋队,全面参与地质灾害抢险应急、灾情评估、灾后重建和防治工作,牢牢筑起防灾减灾科技之墙。近年,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8.8九寨沟地震”等20余次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抢险工作,在贵州、青海、甘肃、四川等地成功预警滑坡41次,成功处置了“金沙江白格滑坡”“茂县特大山体滑坡”“丹巴县城滑坡”200余项重大地质灾害,保证了50余座城镇、10余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在重大工程一线,争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建设者”

坚持以党建引领技术攻关,在重大工程项目上建立临时党支部,与施工单位开展党建结对,联合成立重大技术攻关小组,常态化召开关键技术问题交流会,充分发挥在地灾防治科技优势,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全力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为重大工程建设筑牢安全保障。支部以“党旗领担当,攻坚白鹤滩”,为党建引领重大工程攻关探索了“双融双促”的新路子;以“唤醒九寨青山绿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了生态修复和科技创新的“双典范”。支部党员全面参与九黄机场、川藏铁路、白鹤滩水电站等120余个水电工程、高速公路等相关专题研究,解决世界性“三高”(高地应力隧道岩爆、机场高填方边坡、高拱坝坝肩坝基稳定性)问题的“成理方案”。

三、在科学考察一线,善做探寻科学真理的“先行者”

支部党员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依托野外科学考察建立临时党支部,筑牢移动的战斗堡垒,为高标准完成科考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支部党员长期活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垭口,穿梭在地震活跃的险峻沟谷,对川藏铁路沿线294条泥石流沟隐患点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分析,有效规避了铁路沿线的泥石流灾害风险。结合四川地震频发的实际情况,创新开展强震地质灾害链研究,提出强震地质灾害链效应的预测评价理论与方法,回答了强震后地质灾害恢复到震前水平的持续时间及强震对山区地貌演化的长期影响等问题。

四、在乡村振兴一线,甘做服务乡村振兴的“奉献者”

党支部与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开展互联共建,开展“两个课堂”,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构建结对帮扶、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在宜宾市高县、阿坝州黑水县,参与当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调查与应急救援指导工作,开展“防灾减灾云端课堂”和“地灾科普实践课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科普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为当地干部群众及时送去地质灾害防控知识,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应变能力。“两个课堂”累计开办近60次,累计培训科普群众3万人次,进一步夯实了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基础。

五、在疫情防控一线,敢做保护师生健康的“守卫者”

在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支部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起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后勤物资配送工作,到学生食堂开展“帮厨”工作,涌现“博导削胡萝卜”“帮厨界的天花板”等先进事迹。为保障正常教学,全体党员教师迅速开启“线上课堂”,深挖抗疫中的思政元素,将防控工作中的“活教材”运用到课堂教学,推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相关阅读链接

 http://edu.sc.gov.cn/scedu/c100768/2022/6/2/ebd8b6c119f94071a64af29b581411db.shtml


责任编辑:林汐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成都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五个一线”支部工作法,把临时党支部建立在抢险救灾、科学考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