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多措并举推进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全面创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保证。
——把方向、管大局,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凸显。学校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党委统揽全局作用充分发挥。制定实施《长安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等,健全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务会等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规范院系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决策制度,强化对学术组织、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从体制机制、基层基础、关键环节上保证党的全面领导有机贯穿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事业发展全过程。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巡察工作办公室,不断强化党委职能职责。坚持党建工作和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制定实施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双一流”建设方案、新一轮校园规划等,科学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学校党委根据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党建质量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搭建党员教育网络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五年组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视频学习、专家宣讲、报告会等60余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定力和能力明显增强,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迎难而上的斗志显著提升。
——抓活力、强基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制定实施《中共长安大学委员会院系党的委员会工作规程》等文件,构建起学校、学院、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扎实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覆盖比例达到100%,1个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深入开展“对标争先”建设计划,4个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双创”样板支部,2个院系入选陕西省“双创”标杆院系,3个支部入选陕西省“双创”样板支部。聚焦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素质提升,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持续提升党务干部“七种能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坚持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疫情防控期间,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部、省工作要求,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真诚奉献,涌现出援鄂医生、投身雷神山医院建设的“00”后青年等一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防控一线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协同推进、全员参与,把各分党委、党总支的学科优势和资源精准滴灌到帮扶村,25个分党委、党总支先后组织600余人次赴对口帮扶镇村开展联合党日活动、党建培训、党建交流、支部共建、暑期社会实践等扶贫帮扶工作,建立共建联系点、共建活动室、培训基地和产业示范基地等,帮扶和带动贫困户80余户,帮助销售农特产品400余万元,以“党建+扶贫”深度融合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带队伍、调结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培训与考核评价机制,扎实推进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制定实施《长安大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十项要求》,班子引领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按照“盲培、明训、岗位练”的培养思路,完成新一轮干部调整,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坚持事业为上,制定落实《长安大学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19-2023)》,把敢不敢担事、愿不愿干事、有无公心作为评判的标准,为敢担当的干部鼓劲撑腰,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制定并实施管理人员准职员制和职称评审办法,进一步拓展管理人员发展通道,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近年评审通过高等教育研究系列职称152人,扎实推进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管理队伍建设。
——扛责任、立规矩,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压紧压实。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突出“清单化”管理,制定实施《长安大学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等3个责任清单,明确任务措施、责任分工,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成立监督检查室和案件监督管理室,通过建章立制、加强组织领导等,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聚焦政治监督,突出重点领域监督,做实日常监督,确保中央、部省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巡察工作,完成对6个二级学院的巡察工作,完善巡察整改跟踪监督机制,强化巡察成果运用,二级学院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向发力、互促共进的局面正在形成。严格执纪审查,强化纪律刚性约束,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开展约谈提醒,下发监察建议,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严把关、防风险,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强稳固。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党的纪律监督检查等工作,校党委常委会、校务会定期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及时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隐患;制定实施《长安大学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长安大学分党委(党总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中共长安大学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不断健全责任链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二级单位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观点表达有规范”,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等的管理;建好管好学校各类媒体平台。筑牢“常态化”防线,严把教材选用政治关,严把干部人才政治标准“高压线”;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制定实施拟聘师资思想政治表现考察办法、教师行为规范等文件,把好政治关、入口关。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完善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坚决抵御防范“三股势力”和宗教邪教渗透。
——强机制、筑根基,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新气象。学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先后出台20余项规章制度,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新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严格落实校院两级党委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构建起学校党委、院系分党委、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强化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评价。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组织育人功能,涌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希望阵营等一批品牌社团。深入践行“一线规则”,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七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选聘思政班主任、建立健全辅导员“双线”晋升和保障激励机制等举措,推动全体教职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实在育人成效上,落实到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中。依托学生社区育人阵地建设,建成党团建活动室19个、学业辅导室7个、心理辅导室8个。获批全国 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入选“ 工作精品项目”2项,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育人先进典型,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林启和等青春榜样。筑牢课程教学阵地,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制定《长安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思政课建设机制。校院两级领导听、讲、评思政课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校长书记带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班子成员定期听讲思政课每学期3次以上。扎实推进“四好”思政课创新行动,开展“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五大攻坚。紧紧围绕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不断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让“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持续激发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人获首届全国 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6人获“陕西 理论课教学标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一路一桥一课”特色课程,开设《交通强国》等行业思政通识课,重点建设6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将科技报国的工匠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内化为“四个自信”的自觉行动。全校约300门课程在教学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实现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业特聘教师”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局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