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青春助力“交通强国”——第八届“陕西好青年”王博好样的!

2021-05-28 20:11:44

王博,男,中共党员,1995年5月出生于陕西商洛,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第八届“陕西好青年”。2017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专业,同年参加长安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赴陕西商南支教,2018年返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20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学术方面,发表CSCD论文1篇,SCI论文1篇,获CSCD期刊《交通信息与安全》年度优秀论文奖励,获软著实用新型4项,在审发明专利1项。曾获2019年Bentley星光杯BIM大赛全国一等奖,首届“物联杯”IOT+BIM设计运维大赛全国二等奖,“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等奖项。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奖励。

学生工作与社会服务方面,曾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学生会主席,就业服务组组长,公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兼职团委副书记、研究生团总支书记,曾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2017年8月赴陕西省商南县开展支教服务活动,服务于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支教期间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所带班级共获各类集体荣誉8项,学生个人奖项30余项。获2017-2018年度“陕西省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杰出志愿者”荣誉称号。

长计划,短安排,大学不只“一个课堂”

相比起本科阶段每学期固定的上课、考试的节奏,研究生阶段中科研学习、实践实习的时间很大程度上需要自己把握。这就需要个人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自控。在科研学习和学生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都非常优秀的王博,会用一个“To do list”做好每一天的时间安排。

“每天早上到课题组,我会先把今天的事情做一个整理,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先把紧急的事情处理了,确保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其余的事情也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期限,这样有计划、有安排,就不会出什么乱子。这其实是我在支教期间养成的习惯,当时带三门课,前一天会把第二天的讲课内容都列好,学习重点、练习题都准备好,到现在我还延续着这个习惯,把每天要做的事提早列一个清单。这样事情就不会乱,也不会漏。”

“本科四年,除了上课时间,我基本都在忙学生工作,作业经常是晚上在楼道里加班加点完成的,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工作仍旧是我每日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学生工作给我带来的东西是很多的:第一个是认识的朋友多,无论是在学生会,还是做兼职辅导员,都让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现在出门感觉天南地北都有朋友;第二个是处理问题更加稳重,懂得去合理规划时间,处理工作,工作再繁忙,都能自己找到自己的节奏;第三个是待人接物方面,管理、协调能力都有所提升,现在无论是和企业或者同事还是和谁对接,都能做到有理有节,作为一个工科生,文字能力也锻炼出来了。”大学不只“一个课堂”,用心坚持做每一件事都会有收获,而收获也远不只简历上的几行字。

敢于尝试,人生应该是多彩的

“我是一个喜欢去体验不同事物的人。本科阶段的每一个暑假,我都会给自己‘找事做’:大一暑假我去商场卖手机,体验了一把当销售的感觉;大二暑假参加了政府见习;大三暑假的时候我在北京通州的一个项目工地实习了一个半月,工地上真的是‘卧虎藏龙’,无论是项目经理、监理、工长、工人,每个人都是“术业有专攻”,里面更是不乏很多名校毕业生,大家对专业钻研的很深,这让我很震撼。当时单位也想让我留下来。但我去了工地之后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自己学历不是很高,技术上也不是很强,所以我选择了读研。”

“当过兵的人一辈子最怀念当过兵的几年,支过教的人一辈子最怀念的则是支过教的那段时间。”谈到支教的经历,王博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支教一年对我的影响很大,以前我的性格急躁,做事没有什么耐心,有时候说话做事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支教的那一年让我沉稳了很多,每天晚上以及节假日学校只有我们两个支教的老师,这让之前有些浮躁的我学会了静下来。每天和孩子们相处,对于孩子们来讲你是‘哥哥’,他们很愿意和你分享一些事情,下了课之后经常围着我问东问西,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眼神,我也变得越来越温柔有耐心。太怀念那一年了,离开的时候给每个学生都写了寄语,希望他们能够越来越好。这么一想,孩子们现在应该五年级了,今年想回去看看他们......”

支教过程中,有一名学生不幸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治疗费用。王博在了解情况后,与研究生导师张驰教授取得了联系,在两天内为孩子募集到一万元的爱心捐款,在近一年的治疗后,这个孩子顺利康复出院。支教过程中,王博还组织开展了“点亮微心愿,青春助扶贫”圆梦微心愿活动,为孩子们累计筹集了两万余元的物资,帮助他们完成心愿。“非常感谢参与圆梦活动的同学朋友们,大家非常热情踊跃,所有的心愿都被认领了。收到礼物后,孩子们特别开心,每一个孩子都给送礼物的哥哥姐姐写了回信。”一场“圆梦”活动,不只将孩子们喜欢的礼物送到了他们手中,也使得感恩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

读研是学“能力”,而非只为了“学历”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作为一个“过来人”,谈到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王博这样说道:“读研的三年是需要认真规划和把握的三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住当下,珍惜现在读书的时间,真正去学一些东西,真正去做一些事情,这是对自己未来负责任的行为。现在有一些同学研一上课,研二实习,研三着急写完论文就毕业了,很多该学的东西没有学到。我建议大家在研一阶段,上课以外的时间尽快融入课题组学习,尽早地投入科研,多参加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研二时你拥有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经验,就可以深入思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做一些研究,实习的时候也更加得心应手。到了研三,你的毕业论文才能写好,同时凭借丰富的经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规划,抓住时间,走好每一步,不要把所有的压力都留到研三。很多事情你前面做的顺了,后面就更顺了。”

“很多同学不知道读研该学什么。有些人觉得读研就是为了个学历,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觉得‘能毕业就行了,没必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这种想法其实是很片面的,读研究生,应该学‘能力’,而不是只为了‘学历’——写论文其实对思维的锻炼,能锻炼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无论是在学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非常需要的。此外,硕士以后我们是有团队的,你要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主动适应团队配合的模式,因为未来到工作岗位上几乎没有工作是单独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因此,从研一开始,积极融入课题组学习、实践,毕业时一定能收获满满。”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王博微笑着说:“我是一个喜欢做创造性工作的人,每完成一个研究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在我看来,博士生毕业后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现在博一的我尚需努力,希望博士期间能把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给做通,同时,有机会了也希望能出去看看,拓宽一下自己的研究视野,有规划但不给自己设限,一步一步努力吧。”

责任编辑:长安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王博,男,中共党员,1995年5月出生于陕西商洛,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第八届“陕西好青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