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学考察之青藏高原绿水青山科考掠影与感想

2020-08-23 09:42:51 城市与区域生态研究所 孙永秀 王方方 安毅 刘轶轩 李明琦

生态科学考察之青藏高原绿水青山科考掠影与感想

孙永秀,王方方,安毅,刘轶轩,史芳宁,李明琦,贺新军

一段科考,一生情怀,2020年夏季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不知不觉已经顺利结束了,从7月底至8月下旬,我们科考分队成员从四面八方奔赴高原,在科考的征途上,同甘共苦,同心协力,将汗水洒在了青藏高原土地上,野外科考完成后,未来也终将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一、科考基本情况与掠影

这次科考任务是针对青藏高原典型农牧区的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开展调查,在刘世梁教授的指导下,自从6月份就开始了各项工作的准备,查阅了众多的文献资料,也通过遥感影像选点等,在7月底正式开展工作,工作期间,科考分队成员于赴青海省典型农牧区的各个县市开展野外植被土壤等生态调查,水样监测与采样、部门访谈和资料收集等工作,此次科考时间安排紧凑,行程超过4000公里,因恰逢雨季,而且身在高原,沿途采样等带来很大的困难,但团队成员充满了野外考察的热情,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收获,最终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1.科考完成情况

此次科考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了在青海省典型农牧区各县区(重点沿湟水河和黄河流域)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工程措施影响下的植被调查与土壤采样,植被调查主要记录样地和样方植物物种名称、株数、高度、胸径和覆盖度等,土壤调查主要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多层次样方混合采样,将所有土样运至北京进行分析处理。共计调查样地近200个,样方近600个。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工程措施影响下植被光谱调查,所用仪器主要为便携式光谱分析仪,采样共计180个样地,540个样方。在青海省典型农牧区河流水源地开展水质调查,重点沿湟水河和黄河流域进行采样,常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pH、总磷、总氮、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等理化指标,所用仪器主要为水质分析仪,确定采样的断面60个。同时,科考分队开展了典型农牧区社会调查访问,包括生态工程对农牧民影响的问卷调查,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关于生态工程实施情况及其影响的问卷调研,农牧民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问卷调研,共计发放问卷150余份。

图1 生态调查样点分布情况

2. 科考掠影

科考队成员特地剪辑短视频,记录一路上的绿水青山和行程。


科考掠影(视频剪辑:王方方)(手机播放,全屏观看)

二、科考感想

经过20余天的青藏科考,队员们深有感触、感想颇多。以下即为科考队员们此次青藏科考的感想。

孙永秀

青藏高原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个神圣的地方,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通过二十多天的青海科考调查这种感觉变得尤为强烈。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美丽的青海湖、波涛汹涌的黄河、广阔无边的大草原、延绵不断的山川...)和独特神奇的物种(黄帚橐吾、露蕊乌头、密花香薷...)以及神秘的藏地文化,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惊喜,同时我们还看到了遍布草原的老鼠洞,深感鼠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参与人员,我们先后深入西藏和青海各地区考察,有时候我们随手拍的风景照发给朋友,会引发他们无比的羡慕,或许这是他们眼里的“诗和远方”,但对于我们来说,每次的旅程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科研工作者的负重前行。因此,希望通过这次科学考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实情,为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坚信,通过青藏高原农牧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建设与优化,将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刘轶轩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不同地区聚集着不同的民族,这也使得各地区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短短一年时间,再次来到青海,我感受到了青海的快速发展。此次科考为期23天,内容主要是针对青海典型农牧区的生态工程措施开展植被调查和土壤采样工作,同时对青海的湟水河和黄河流域进行水质监测。科考工作量相对较大,但科考队员们分工明确,圆满地完成了科考任务。在此期间,我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如:部分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导致身体不适,野外采样时恰遇恶劣天气延误了当日科考进度,每日工作量较大使得午餐和晚餐时间无限延后等问题,但大家都一一克服,并无半句怨言。此次科考,我主要负责两部分内容,一是植被样方植被的识别和统计,二是使用水质仪对湟水河和黄河流域的样点进行水质检测。不同于去年青海科考的是,今年的科考在去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加入了问卷调查的内容。问卷调查要求科考队员们深入到不同民族的居民家里,与他们进行交流,遇到一些听不懂汉语的藏民和老年人时,还需寻找翻译以克服语言障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大家语言不通,但我们从他们真挚的眼神和热情的款待中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到来的欢迎,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藏族乡亲们用酥油茶招待我们,达玉村的老人们带领我们参观他们独一无二的博物馆……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和魅力。此次青海科考之旅,虽然辛苦,但收获颇丰。我欣赏到了很多美景,美丽的青海湖,清澈的黄河,雨过天晴后的双彩虹;我学到了一些技能,采样方案的制定和采样点的选择;我的沟通能力也从与政府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和与当地人民的沟通交流中得到了提高。希望通过这次科考,我们也能为青海的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让青海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王方方:

2020年7月30日我与新的课题组成员相聚在青海西宁,提前进入课题,进行了为期23天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在青海省典型农牧区各县区(重点沿湟水河和黄河流域)开展了生态安全屏障工程措施内外植被调查与土壤采样。作为新的队员,在短暂的环境熟悉后就和其他队员分工合作开展科考任务。我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植被调查的植物识别和照片拍摄整理;和农村农户养分流调查,以走访农户调研、问卷和去当地统计局获取一些资料的形式来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家的齐心协力和积极向上,在队长孙永秀的带领下,大家各司其职,高效率的完成每天的计划。我是第一次来青藏高原,还有了短暂的高原反应,高原上的极端天气,还时有暴雨,大家饮食和休息不规律是常事,但是这些困难从未阻止我们继续前行的脚步,我想这就是科研人员具备的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除此之外还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在科研工作之余也有别样的乐趣,更加坚定了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感谢课题组成员的照顾,本次科考之旅收获满满。

贺新军

十分有幸能够以一名科考队员的身份参加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这次我们主要关注于青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和优化,全程共23天,途经农区到农牧区,再到纯牧区,海拔跨度从1650米(民和县)到4100米(玛沁县),对青海省当地的人民的生活,生态环境有了新的见解。在一次次植物样方,土壤采集,水质检测的过程中,我一方面感慨于青海省美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各种威胁感到揪心:高原草地受到鼠害和过度放牧的影响已经逐步退化;土壤沙化现象明显;人类活动导致黄河和湟水河下游受到污染…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地区拥有最美丽最壮观的自然风光,但由于人们的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环境已经遭受了破坏,如何科学,有效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安毅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旅途,途中有狂风骤雨,同样也有炫色彩虹:有高山垭口,更有山谷险坡。既要能迈出走平原草地的坚定步伐,同样要有敢于披荆斩棘深入“险远之地”的决心和勇气。唯有如此,才能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才能为国家的生态保护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史芳宁

为期23天的科考任务圆满结束了,大家可以说是一同经历了风吹和日晒,还体验了一把在马路边方便面配火腿的午饭,甚至在越下越大的雨中冒雨采样品和做样方,使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做科研精神。尽管这么多天里的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办法按时吃饭,但是大家从来没有怨言,都坚持完成手中的任务,在自己手头工作完成后还会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认植物、数植物。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我胃疼时师姐、师兄和同门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使我感受到了组内的温暖。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23天,不仅增进了组员之间彼此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学到了许多东西。

李明琦

本次青藏科考共二十多天,我们在青海大部分农牧区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采样,在典型县还寻找农牧民进行了关于生态工程等的简单调查。本次科考比较辛苦,但是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在和农牧民交流时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心真诚,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都表现出了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满意;他们对草原生态保护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让我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审核:刘世梁


责任编辑:刘世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生态科学考察之青藏高原绿水青山科考掠影与感想
    } } })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