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北大青年“数”说四史》系列第一季上线

2021-06-15 11:09:35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中国青年报社教育科学部推出《北大青年“数”说四史》系列视频,邀请北大青年师生走到台前、走入镜头,用鲜活数字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概念,引导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赓续百年精神血脉,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目前,《北大青年“数”说四史》第一季共十集全部杀青,包括《“数”说李大钊》《“数”说南昌起义》《“数”说入党誓词》《“数”说遵义会议》《“数”说青年毛泽东在北大》《“数”说高君宇》《“数”说三湾改编》《“数”说两弹一星》《“数”说开国大典》《“数”说党章》。

现已推出第一集《“数”说李大钊》、第二集《“数”说南昌起义》、第三集《“数”说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分别由历史学系团委书记刘东奇、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宋雨泓和经济学院团委书记刘家玮讲述。《北大青年“数”说四史》系列视频一经中国青年网和北大团委公众号推出,就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得到腾讯、搜狐、网易等27家主流媒体的转发。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于1917年底入北大任职,在北大期间,他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完整的介绍;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党小组;发起组织了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培养了包括毛泽东、高君宇在内的一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独立掌握军队、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为了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南昌起义。8月1日凌晨两点,南昌起义打响。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从明确提出准备举行起义的第一次九江谈话会,到井冈山胜利会师,270多天的时间,南昌起义部队经历了从胜利到挫折,又从挫折走向成功的“苦难辉煌”。

青年毛泽东与北大的缘分,可以概括为1份报纸、2位导师、3个学会、40篇文章和144个问题。1918年,青年毛泽东从湖南来到北大。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位导师——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和时任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毛泽东在北大期间加入新闻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和李大钊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并常常到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亢慕义斋”读书。

1919年,毛泽东运用北大所学,创办报纸《湘江评论》,并发表了40篇文章,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同年,他通过友人邓中夏,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布《问题研究会章程》,列出了71条共计144个问题,号召青年研究中国问题。毛泽东在北京大学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革命师友,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毕生的信仰。从北大走来的青年毛泽东,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开启了新的征途。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北大青年“数”说四史》系列视频,讲清中国共产党与北京大学的血脉联系,引导广大青年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责任编辑:白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中国青年报社教育科学部推出《北大青年“数”说四史》系列视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