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政治引领与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材、论坛、讲座、国际交流等思想文化载体平台建设为依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 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政治引领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武汉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武大党字〔2017〕14号)要求,学校自2017年以来,相继出台《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武大党政办字〔2017〕32号)、《关于印发武汉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材建设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武大本字〔2017〕36号)、《武汉大学关于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的实施意见》(武大研字〔2017〕10号)、《关于印发武汉大学领导班子成员指导研究生管理办法的通知》(武大研字〔2018〕13号)、《关于印发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通知》(武大本字〔2018〕33号)、《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检查信息员工作办法》等文件,以深入推进研究生专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意识形态检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与导师第一责任制度,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提的指示供制度保障。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总章程与路线图。2018年上半年,学校启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修订指导思想,与“坚持育人为本。要努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研究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价值追求”的修订原则,为我校研究生培养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提出了总体要求。
二、严把课堂教学主渠道,确保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1.严格教学过程检查,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
每学期初,学校会发布研究生课堂教学检查通知,布置各培养单位的检查任务,明确教学检查的范围、内容以及要求,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研究生院领导干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领导和教师需全员参与研究生课程听课与巡视。同时,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布置会”,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检查和干部教师听课制度,加强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课程教学的监控,落实“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要求。学校还依托在读研究生信息员,实现研究生课程的检查工作全覆盖,重点观察教师上课言论、教学效果及师生互动情况,检查教师言行是否有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稳定的言论,是否有宗教传教等不良内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研究生院。
为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监督与评估,引导授课教师为人师表,确保授课内容符合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错误思想和观点,学校于2017年修订了研究生网上评教指标,在教师评价的二级指标里添加以下打分项:“A.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散布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稳定的言论;B.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进行了宗教活动;C.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讲授偏离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的内容”,在课程评价的二级指标里添加以下打分项:“A.该课程授课内容是否涉及宗教内容;B.该课程授课内容是否涉及意识形态内容;C.该课程授课内容是否涉及涉外敏感内容”。
从2017年起,学校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生重点课程的听课监管,落实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完善两级课堂教学中的意识形态管理体系。对涉及意识形态、宗教及涉外敏感内容的重点教师、重点课程、重点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重点巡视和听课,牢固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科研无禁区,教学有纪律”的要求。
2.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教育教学融合
按照教育部《新时代 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精神,严格落实研究生思政课程及学分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获得感。现在开设的研究生思政课程中,博士生公共必修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非全日制)思政课总学分为3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必修课(2学分),从《自然辩证法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选修1门(1学分)。
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内容。同时,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留学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国情类课程。结合文件要求,研究生院还深入各培养单位,就任课教师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政课堂教学、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开展专题调研。
同时,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学分课程、全英文课程等课程建设中的政治把关,鼓励、引导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探索推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严把授课教师遴选关,确保教师教书育人
学校一贯重视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遴选,将师德师风与学术水平纳入授课教师遴选的首要条件,确保研究生课程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2018年7月,学校新修订出台《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明确要求:“教师教学必须严格遵守教学工作纪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得在课堂教学及其它教学活动中散布违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以及其他错误思想和观点,不得进行有悖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不得讲述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内容”。文件同时强调,对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在教师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职务晋升中,同时实行师德考核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或达不到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考核即为不合格,不能聘任相应的业务职务。”
4.强化导师第一责任,夯实导师育人职责
2017年2月,学校印发《武汉大学关于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将“立德树人”纳入导师首要岗位职责,明确规定:“导师必须将立德树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引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肩负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首要责任,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依托思想文化载体平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1.规范思政课教材选用,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的政治审查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选用,严格落实中宣部、教育部要求,确保研究生思政课使用教材均为国家统编的“马工程”重点教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研究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同时强化研究生专业课教材建设的政治把关。2017年9月,印发《关于印发武汉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材建设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要求我校教材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 工作会议精神,在教材建设工作中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对课程选用的引进教材,“要按照校院两级审核制度进行严格审读,确保引进教材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年,学校成立武汉大学教材建设中心,统筹全校本、硕、博教材建设,并负责落实教材编写选用的校院两级审核,保证政治合格、学术先进的教材进课堂。
2.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育人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将育人工作融入到研究生学术交流中,通过鼓励、资助各培养单位主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博士生论坛,与博士研究生自发组织各类学术沙龙,为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激发潜心学术、投身原创研究的动力,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与服务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同时,切实加强各类研究生论坛、沙龙、讲座申办过程中的政治把关,确保相关活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为拓宽研究生国际学术视野,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学校还积极资助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研修。申请过程中,强化申请者的政治审查,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学术品行”。对于在校期间受过处分,或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申请者,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