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园地 | 优秀网文 | 刘晓琳、李忠阳 | 善用“大思政课”彰显新时代大国形象

刘晓琳、李忠阳 | 善用“大思政课”彰显新时代大国形象

作者:刘晓琳、李忠阳 发布时间:2024-09-25 13:41:50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聚焦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大思政课”与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的结合,思政课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为视域,展露新时代大国的“形象定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内涵为指导,展现新时代大国的“形象内核”;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支撑,展示新时代大国的“形象样貌”。充分发挥新时代大国形象生成历史、内在价值与胜利果实的教育激励作用,客观科学展露好、体用贯通展现好、党民同心展示好思政课建设的战略属性、政治属性与民生属性,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为视域,展露新时代大国的“形象定位”

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广阔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因此,通过新时代大国形象在大环境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定位,在“大思政课”上展露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方法的真理性,保证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方向正确。

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展露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我国形象的历史定位。高度重视分析判断国际形势是我们党学习并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我们党保持深刻清醒认识、把握历史规律、发挥历史主动性、迈向新时代大国的制胜法宝。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塑造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的革命形象,塑造了致力于社会主义革命、追求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发展的建设形象,塑造了开放包容、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改革形象,塑造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新时代大国形象,在“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完成大国蜕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善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坚持从局部与整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工作方法分析研判国际形势,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聚焦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大国形象的历史定位,“大思政课”要讲透党的学习并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中蕴含的大视野与真方法。

遵循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展露塑造新时代大国形象的时代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秩序处于大调整、大分化与大重组的动荡期,中国与世界关系也发生着历史性变迁,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基于此,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亟待回答有关中国如何发展、怎样建设世界以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等国际社会的现实关切。“大思政课”想要讲清党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就要连接思政课“小课堂”与国际局势“大课堂”,通过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之“实”、坚定理想信念之“理”、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之“要”,来分析我国在新时代塑造大国形象的使命与责任、目标与任务、机遇与挑战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洞察辨别能力。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内涵为指导,展现新时代大国的“形象内核”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内涵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活的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价值引领力的部分,既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也塑造着新时代大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伟岸形象。在“大思政课”上展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作为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涵养学生胸怀天下的思想品格。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新时代大国形象的自信内核。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气魄、凝炼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的价值观念,并在日用不觉与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追求。“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让我们在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文化上自信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肩负“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推动“两个结合”的文化传承、增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共识等,久久为功铸造着我国作为文明大国的形象。今年正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体”赋能于“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之“用”,从力量根基中汲取养分,深刻展现文明大国立体生动的自信内核,建设“信心底气更足”的思政课师生队伍。

基于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新时代大国形象的包容内核。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和国际主义精神,是新时代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使命,有利于助力人类未来美好愿景实现,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大国形象”呼唤“大国担当”。“大思政课”要坚持“国之大者”的大政治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人民利益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世界意义,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注入精神动力。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支撑,展示新时代大国的“形象样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新时代大国的“形象样貌”提供了事实支撑。脱离事实支撑的思政课是言之无物的,只有将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的胜利果实与人民群众共享胜利果实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相得益彰,才能给“大思政课”以有理有据、有情有义的事实支撑。立足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大思政课”上展示新时代大国样貌的政党形象与人民形象,有利于增强“大思政课”的解释力与感染力。

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新时代大国的政党形象。尽管我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且受制于西方势力的封锁、禁运与遏制,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取得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等多方面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塑造了我国作为东方大国的形象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领导核心的政党形象。“大思政课”要理直气壮讲好党带领全国民众“脱真贫”“战疫情”“克洪涝”“振经济”“提民生”“兴文化”“净环境”等的真实案例,彰显我国政党作为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形象。

立足于人民群众共享伟大成就的胜利果实,展示新时代大国的人民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一系列伟大成就,这既是人民群众克服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的胜利成果,又为人民所共享。人们生活全方位得到改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人民福祉不断增进。“大思政课”要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就要绘声绘色讲好人民群众用“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奋斗出的“伟大成就”,就要用心用情讲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有保障、可持续的美好生活,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项目编号:23YJA710003);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师德建设示范项目(项目编号:SDJS20240101)

作者简介:刘晓琳,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忠阳,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老师。


责任编辑:杨继理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