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持续开展“中华情·边疆行”社会实践育人活动,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延边大学
发布时间:2024-11-11 13:36:14
延边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延大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为建设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引领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落地落实,在吉林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教育厅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21年12月起组织实施“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持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党委创新党建工作品牌,同时也是落实《延边大学“五红五优”党建引领工程》的重要载体,学校对项目高度重视,成立学校党政领导任组长、分管统战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的“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校党委统战部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各学院和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制机制,出台《延边大学“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项目实施方案》,组建“五红走边疆”特色实践服务团,即“红旗帜”民族理论研究指导宣讲团、“红堡垒”基层党建共建引领服务团、“红领巾”希望之星结对研学体验团、“红基因”中华文化弘扬传承服务团和“红石榴”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服务团,全面形成育人共同体,推动形成工作有部署、实施有方案、落实有步骤、保障有措施、效果有检查的长效机制。学校举行“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学校围绕推进落实新时代民族工作五项战略任务,借助高校理论学术研究平台和优势,充分发挥延边大学作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和教育部“全国
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优势作用,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维护国家安全长治久安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团队以“红旗帜”民族理论研究指导宣讲团为主体,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研究和理论宣讲,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深度、高度和广度,致力于理论赋能“铸牢”思想根基;以“红堡垒”基层党建共建引领服务团为主体,通过深入街道、乡镇、社区、村屯、企业和农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讲、开展科技下乡、技能培训和惠民演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红领巾”希望之星结对研学体验团为主,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团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一体化活动,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深化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与认同;以“红基因”中华文化弘扬传承服务团为主体,通过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在吉林、在延边红色文化场馆等地的立体化呈现,提升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对“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的认知率,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以“红石榴”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服务团为主体,开展“千人百村”社会调查工作,开展边境地区“三农”领域跟踪调研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基础研究和资政服务。“红旗帜”民族理论研究指导宣讲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伟大复兴梦》专题讲座
学校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中华情·边疆行”“五红”社会实践服务团开展活动以来,团队以历史文化线、红色基因线和时代发展线为时空对话线,以区域千里边境线为行走考察线,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实践服务,800余人深入边疆边境地区学校、企业、村屯、党支部、农民家里开展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方针政策与理论宣讲、基层党建共建、支教助学、革命老区精神宣讲、乡村振兴社会调查,深受群众欢迎,成效显著。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2次、教育宣讲28次、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微故事宣讲10次;到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4次、国家安全教育宣讲2次;开展科技下乡、技能培训、送医下乡义诊、惠民共建演出等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查与志愿服务12次;此外,布展“民族团结 共教共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3次、“传承红色基因,百名老兵长卷进校园”主题展1次;《卧龙花开》《石榴花开别样红——“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成果荟萃》宣传片2部、社会调查图册1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服务团充分利用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融入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巩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大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宣讲、文化宣传与实践服务等活动,校地协作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共教共学、交往交流、融合共兴的时代画卷,展开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自活动开展以来,组织网络推送8次,新华社、人民网、吉林网等20余个媒体分别对项目团队进行宣传报道,传播量逾百万,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责任编辑:马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