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服务 | 高校思政工作资源库 | 思政精品项目案例库 | 实践育人 | 浙江大学:全链条贯通 全过程融合——“大思政”格局下新时代高...

浙江大学:全链条贯通 全过程融合——“大思政”格局下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一体化育人模式

来源:浙江大学 发布时间:2024-10-25 15:13:4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彰显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培铸全民国防意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积极践行教育兴国、科学报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涌现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八一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获“人民英雄”荣誉称号的抗疫女将军陈薇院士等献身国防事业的杰出校友。近年来,学校深刻领会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和深刻内涵,聚焦学校“双一流”发展战略,依托学校优渥的红色教育底蕴和资源,积极推动国防教育融入“大思政”格局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构建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新生始业教育、军事技能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科技报国教育等“五大平台”,逐步形成“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融合”的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一体化育人模式。


图片


国防教育与新生教育相融合

播撒红色种子

抓好军训第一课,把新生爱国主义教育、军事技能教育、校史校情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融入其中,将军训打造成为一堂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持续坚持20多年协调驻地部队选派能力精干、作风过硬的承训官兵担任军训教官,让现役军人亲身传授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开展“将军报告会”必修课,专题讲授“两弹一星”精神,孕育科研报国的信念种子。

打造军训理想信念宣讲团,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建理想信念宣讲团,把宣讲贯穿新生军训全过程,开展“戈壁滩上的马兰花”“从‘两弹’到‘核电’—从‘科学救国’到‘科学强国’”等多项“沉浸式”主题宣讲,六年来500余名老中青师生党员开展600余场宣讲,累计讲述时长近200小时,受众近4万人,为新生点燃了第一束理想信念之火,超70%的新生在军训中递交入党申请书。

创新参军入伍仪式教育,学校坚持把《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单》与《新生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给新同学,播撒参军报国种子;结合军训总结大会开展退役士兵欢迎和入伍士兵欢送仪式,退伍入伍仪式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达到1.4亿次,仪式短视频被央视、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有效激发了新生爱国报国的热情。2016年以来,183位求是学子携笔从戎,涌现出了“全国自强之星标兵”刘丽雅,“00后高原特战女兵”杨颖洁,全国首例在编入伍教师陈文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国防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

传承红色基因

发挥校内国防教育基地功能,传承革命精神。自2004年起,陆续建立浙江大学新四军教育基地、马兰工作室、“两弹一星”精神社区、于子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5个思想政治和国防教育特色示范基地;与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邀请抗战老同志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开展“相约星期五”“党员结对”“开学第一课”等品牌活动,每年举办活动两百余场,直接覆盖学生近两万人次,让学生在重温党史军史中启德明智。

打造军兵种国防教育基地,涵养国防情怀。结合军营开放日、暑期实践等契机,每年组织30批次2000余名师生赴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国防教育基地,亲身体验军营生活,目睹人民军队变化,有效激发学生自豪感;结合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时机,联合部队开展“学英模事迹、立报国壮志”系列活动,激励学生学习英雄楷模、立志建功军营。

推进“笃志报国”社会实践活动,激活红色基因。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国防军工单位、抗战纪念馆、部队营地等走访学习,持续深入培育“红色寻访”“重走西迁路”“弘毅计划”“经纬计划”等品牌实践活动;突出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寻根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赴酒泉、西昌、马兰等地追寻先辈足迹,寻访学科故事,打造了一条“高扬戈壁滩上马兰精神”的科学家故事研学路线,引领师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


国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赓续红色血脉

挖掘科技报国育人资源,创新沉浸式、可体验的国防教育形式,编排原创音诗画《马兰谣》、情景剧《林俊德在马兰》、原创话剧《速写林俊德》以及舞台剧《星辰·大地》,校内外巡演17场次;推出“戈壁滩上的马兰花”红色课程,入选全国思政“全”课堂;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10所高校,共商共建共享红色平台和资源,创建钱学森、郭永怀、林俊德等先锋群像图谱,生动讲述程开甲、林俊德、王淦昌等国防功勋校友的生动报国故事。

建设国防军工科研育人平台,依托国防军工项目研发,通过专家领衔表率,吸引大批立志科技强军的学生参与国防军工项目研发;与国防军工单位搭建科研实践平台,每年组织3000多名学生到国防重点单位一线参观实践,近距离感受国防工作者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推进基于学科特色的国防实践,结合院系思政培养方案,推进国防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教学中积极运用“海陆空天地、为国筑重器”等具有学科特色的典型案例,介绍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动态;立足实践导向,鼓励各院系基于学科特色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实习实践活动,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开展“问天计划”未来总师训练营,共招募48名学员重点培养空天科技工作者;法学院组织开展“浙法青年进军营”活动,共同推进法治军营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学生“3A战队”定期参与战略支援部队国防任务演练;海洋学院成立浙江大学海洋强国战略国防教育实践基地,融入东海实验室、海南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等。


国防教育与毕业教育相融合

投身红色伟业

开展“以身许国”毕业教育活动,组织毕业学生进军营过军事日,赴国防军工单位开展见习活动;开展“国防军工周”系列招聘活动,对接军队院校、军队科研单位、国防军工单位来校开展宣讲会,辐射毕业生数千人;开展大学生士兵孵化工程,面向参军意愿强烈的毕业学生开办入伍综合素质提升训练营,让学生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连续多年在学院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活动中表彰赴国防军工单位就业学生,营造毕业生“上大舞台、入主战场、成大事业”的就业氛围。

成立浙江大学国防军工就业战略指导平台,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整合院系资源、启动“就业战略合作伙伴计划”、扩大军工单位定向招生计划、组建“优秀军工就业生先进事迹宣传团”等措施,打造校园国防教育体系、发挥教师纽带作用、实现科研项目驱动,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好国防军工建设,持续为强军兴军宏伟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近3年赴军队就业人数98人(含定向委培)、赴国防军工单位就业人数达到379人,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聚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导向,围绕一二三四课堂特点,统筹校内外活动资源,持续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政培养方案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更有成效的国防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