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辅导员工作室 | 广东工业大学“匠心创梦”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

广东工业大学“匠心创梦”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

作者:广东工业大学 柯婷 发布时间:2024-09-06 10:02:11
图片

#辅导员工作室


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紧密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九大职责要求,努力构建高校思政工作研修与经验交流的工作平台,“辅导员在线 高等教育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设置“辅导员工作室”主题栏目,面向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工作室征集稿件,旨在展示更多先进典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与成效,持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知识水平和核心素质能力。


广东工业大学

“匠心创梦”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


01 工作室简介

图片

广东工业大学“匠心创梦”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立足于工科院校学生特点,聚集一批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围绕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以“培育和弘扬新工科院校青年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担大任’的工匠精神”为目标,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工作室致力于探索出一套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树立一批“工匠型”辅导员名师,使辅导员队伍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真正发挥思政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02 工作室主要成员

图片

工作室现有教师20人,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和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辅导员骨干,其中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3名,13名讲师和3名专家顾问。工作室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陈小花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CCF协同计算专委副主任李小平教授,以及广东省第五批引进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刘文印教授担任专家顾问。工作室定期组织专题研究、案例研讨和“思政+双创”课程工作坊等活动,探索“思创融合”教育新范式,为辅导员构建全面而系统的能力提升体系。


03 工作室部分建设经验

图片

工作室坚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双创,以双创促实践的育人”理念,围绕着“12345”的工作模式,努力打造专业化、品牌化的“工匠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实现“培育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师生共成长”的建设目标。


“12345”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建设核心(“工匠精神”),借助两种活动模式(线上“匠心创梦”网络平台活动和线下活动),联动三类人群(辅导员、学生、企业),打造四大平台体系(网络在线平台、咨询培训平台、教育研究平台、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实现五大育人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片


1

  网络在线平台

  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双创云互动

工作室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和成果资源,搭建线上载体“匠心创梦”小程序,打造集理论研究、信息发布、价值引领、答疑解惑为一体的互动交流平台,扩大工作室影响力和辐射面,弘扬励志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咨询培训平台

  聚合多方资源,提供全方位辅导

一是构建“校内外专家”+“辅导员团队”的专业师资库:积极联动校内外优秀辅导员、专业教师、校外企业导师担任团队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二是提供“线上+线下”咨询培训服务:在线上,学生通过“匠心创梦”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咨询,并通过微信群讲座和直播进行学习;在线下,工作室通过理论授课和指导实践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辅导咨询和培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科技竞赛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

图片

“双创先锋”团体辅导训练营活动


3

教育研究平台

夯实理论研讨,促进教用结合

一是定期组织专题研究及学术理论研讨等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学术理论研讨活动,积极申报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二是开发“思政+双创”微课程:工作室围绕“课程思政”的理念,开发符合大学生个性特点且适合辅导员进行操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微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


4

人才培养服务平

搭建人才数据库,强化思想引领

一是搭建人才数据库:以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为对象,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并配备工作室老师一对一跟踪培养,保障实现“团队/项目+竞赛+初孵+深孵”四位一体的指导模式。二是选树优秀代表组建“创客先锋”宣讲团:从人才培养数据库中选拔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代表,组建“创客先锋”宣讲团开展榜样宣讲活动;三是对接校外资源协同思政育人:做好“学校-企业-市场”的“三对一”实践指导链条,并整合导师和平台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

图片

“创客先锋”宣讲团活动


04 工作室建设成效

图片

1

教育研讨促提升

理论研究成效显著

工作室迄今共举办理论研讨和经验分享活动21场,工作室成员共主持10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课题;已发表双创类型论文26篇,其中核心论文9篇;参编双创教育相关书籍4本;撰写4项创新创业教育案例、论文,并获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优秀案例、论文。


2

搭建平台促共享

辐射受益面广泛

工作室联动“创客先锋”宣讲团、辅导员、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资源,开展“立志科创报国 争当卓越青年”“IT创客说”“创匠”青创营、“拾趣·创匠”工作坊等活动、讲座达70余场,覆盖学生群体达5000余人,相关活动受到广州日报、信息时报等媒体的相关报道。

图片

“创匠”青创营活动


3

聚焦训练营“微课程”开发

打造“思政+双创”体系

工作室根据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第二课堂训练营为抓手,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力求探究出一套合理且系统化的“思政+双创”课程体系。自2017年以来,工作室先后开展五期训练营示范班,通过训练营走出的创新创业团队达40余支,获“互联网+”国赛金奖、“挑战杯”国赛银奖等国家级、省级双创竞赛荣誉超30项。


4

盘活“双创实践+思政”形式

培育知行合一人才

工作室积极开展“智创未来”乡村振兴服务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理论宣讲、支教服务、科技推广等社会实践中用脚步丈量责任担当,坚定学生科创报国之志,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开展生动的思政课教育。工作室开展的科创社会实践活动事迹得到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超30次,实践活动形成的案例荣获广东省2019年 工作实践优秀案例一等奖,实践队荣获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工作室主持人荣获全国及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图片

“智创未来”乡村振兴服务实践活动


5

协同共育工匠型人才

实现师生共成长

工作室特色案例活动荣获广东省2019年 工作实践优秀案例一等奖、二等奖,连续三年荣获得学校“就业创业文化活动节”优秀项目;工作室成员入选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广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广东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省级以上荣誉达30余项。工作室共开展线上线下双创项目个性化指导达700余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立项大创项目达150项(国家级10项),其中1项代表广东省参与全国大创年会(全省共8项),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荣誉达60余项,涌现出“深圳银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科博锐视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代表。


05 下一步目标与方向

图片

1.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双创教育活动的顶层构思设计,不断优化工作室运行机制,明确工作室建设目标和责任分工;建设创新创业师生学习共享社区,搭建师生共创平台,使更多的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2.加强理论实践研究,提升工作能力。不断推进工作室成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邀请全国名师辅导员为工作室成员做专题报告和经验分享,为成员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和培训机会,努力打造能力强、素质高的辅导员工作室团队。


3.加强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课程。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打磨“思政+双创”相关课程,根据师生反馈效果持续进行完善,力求打造一批精品课程。


4.完善“匠心创梦”线上平台,实现零距离“云”互动。进一步完善“匠心创梦”线上平台建设工作,将平台功能进行优化设计,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平台接触到前沿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服务支持,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励志的工匠精神并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责任编辑:胡秋丽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广东工业大学“匠心创梦”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立足于工科院校学生特点,聚集一批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围绕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以“培育和弘扬新工科院校青年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担大任’的工匠精神”为目标,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