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体校领导讲思政课 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等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全体校领导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带头上讲台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12月11日,校党委书记侯振发在文澜楼108教室为法2303、2304班学生讲授《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史思政课。
侯振发强调,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的重要法宝。他详实介绍了百年党史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六次自我革命——1927年八七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践行“两个务必”思想的整风整党运动、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全面拨乱反正,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的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
侯振发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七大举措。他指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和发展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的重大命题。党员干部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2月24日,校长、党委副书记朱方伟以《提升七大思维能力 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在文添楼202教室为24级经济法、国际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硕士生讲授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思政课。
朱方伟以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为导入,强调青年学生应把握规律性认识来分析世界发展的“变”与“不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提出如何提升看全局、看长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由此,他针对“七大思维”展开详细阐释。
朱方伟指出,战略思维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历史思维注重运用历史眼光和视角认识发展规律,辩证思维突出问题意识抓主要矛盾,系统思维强调系统功能的结构性和多样化,创新思维体现灵活性善于打破惯性和常规,法治思维注重解决社会秩序和效率问题,底线思维强调防患于未然把握发展主动。他鼓励青年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中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把握周期性变化规律来提升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以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来确定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助力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
11月19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申祖武在文泰楼202教室为金计(双)2301、会计2306、2307班学生,讲授《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政课。
申祖武从国际与国内、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学校与学生、行业到职业、理论与实践等多元维度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自身分管校园安全的工作经历、学生在校园里遇到的校园电诈等实际案例等,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申祖武强调,国家安全是人民共同的期盼,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做到脑中有弦、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上有招,做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与维护者。
12月27日,校党委副书记陈狮在文波楼209教室向CPAC2301、ACCA2301、PPE(双)2301班的同学们讲授题为《青春有理想,人生必远航——在中南大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奋斗思政课。
陈狮采用启发式教学,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提问切入,引发同学们热烈讨论。授课内容从三个层面徐徐展开:国家层面,陈狮鼓励同学们顺应国家需要,努力成长为心中有梦、脚下有力、肩上有责的时代新人;学校层面,他从红色文化基因、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理念等引导同学们善用多元平台,探索成才道路;个人层面,他强调应当发扬吃苦精神,自主探索建设个人精神价值系统,用“多元”对抗“内卷”,将“利己”融入“利他”,以“小我”成就“大我”。
11月20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以《教育强国 青年何为》为题,在文润楼201教室为工商管理学院2403、2404班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而深刻的思政课。
覃红从9月在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谈起,以师生互动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了全国教育大会召开的背景及精神。随后,他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以及如何建设教育强国,并通过“3655”四个数字,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四个要点,即把握“三大属性”、牢记“六大特质”、正确理解“五个重大关系”、聚焦“五方面战略任务”。他激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12月2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在文波楼105教室为国际法2401班学生讲授题为《为什么要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中国与联合国为视角》的思政课。
刘仁山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为导入,从国际联盟与联合国、联合国的主要职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及发挥作用四个方面展开授课,并围绕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展开,深入剖析了国际法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保障人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次课程加深了同学们对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决心和信心。
11月28日,副校长邹进文在文泰楼102教室为经济2301、会计2305、国贸2301班学生讲授《经济全球化:历史的视角》思政课。
邹进文对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全球化,展开了经济思想史、货币史、文明史及中国在其中的利弊得失史等多维分析。他强调要将经济全球化置于历史演进的视角之下进行分析,全面整体地了解历史上各种经济思想、理论、实践的形成及其发展,并将其与区域和阶段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助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命运,邹进文勉励同学们将个人前途置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来思考,努力“拓宽全球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不断完善校领导抓思政课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及思政课建设各项任务,校领导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集体备课、讲课、听课等各环节。本次全体校领导深入课堂一线讲授思政课,是学校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对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继续推动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思政工作举措,持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中南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