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在高校一百年 | 红色校史 | 北地先贤的红色光荣史(一)北地先驱李四光

北地先贤的红色光荣史(一)北地先驱李四光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微信公众号 作者:校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9-23 16:43:37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地质力学理论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590176.jpg

(一)周总理评价说李四光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

李四光从小有强国志气、报国梦。1904年,15岁的李四光考取湖北省官费留学,东渡日本学习造船,去实现他造出坚船利炮强国的理想。但到了日本,他开始接触到一些革命者。他逐步认识到中国的问题不仅是工业的极度落后,更主要的是社会的极度腐败。要想让中国变成一个强国,不仅要学工业、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所以他更加积极地靠近在日本的进步学生。1905年8月20日,宋教仁带他到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会场。成立当天,全体与会人员来到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面宣誓,李四光是由孙中山带领的。待宣誓完毕,孙中山见他长得比较小,于是问:“你今年多大了?”他说:“我今年16了。”孙中山非常高兴地说:“湖北李四光16岁就向往革命,非常的好。”还送给他八个大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从此,李四光用他这一生来实践了这八个字。


590177.jpg

孙中山为李四光题字“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 


590178.jpg

1910年,李四光毕业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590180.jpg

1911年李四光得知武昌起义爆发回武汉参加起义工作


590179.jpg

孙中山看望武昌起义革命同志(李四光第三排右二)

(二)为新中国留下了地质事业的重要基础

1948年11月,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召开临时会议,决定地质所南迁广州。1949年1月13日,地质所许 杰、赵金科等11人立誓约说:同人等为尊重学术工作之独立与自由…决定留南京或上海,以此相约,立誓遵守。并将此信写给时在英国的地质所所长李四光。李四光立刻回信,对他们反对搬迁甚为钦佩。1949年1月19日,南京解放前夕,李四光给许 杰、赵金科、俞建章等回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兴吾、子铭、之远、宏儒、龙先、文佑、磊伯、弟台惠鉴。…但愿战事早日结束,则幸矣,今晨得兄台等来函得悉愿留守本所,看护书籍、仪器、甚为钦佩。昨日得端甫来函,亦称兄台等有留守之意,渠并称本所行政,由本所同仁决定,至于个人行止,则由个人决定。…


590183.jpg

同意并主张留守南京或上海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1949年2月9日,李四光给许 杰、赵金科等再次回信。

子铭、兴吴、文佑、宏儒、之远及其他留京同仁共鉴:…中山大学之合作,且应谋求永久合作之基础,若为所及同仁避乱计,或将本所迁至广州,则似无多大意义,我个人绝不赞成…


590184.jpg

拒绝南迁广州

最终,李四光所长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全所拒绝南迁和迁台,33人全部留在了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地质所在李四光的力阻和地质所留守同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反搬迁斗争的胜利,没有受到丝毫损失,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来到了人民的怀抱。

590182.jpg

国民政府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590181.jpg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


(三)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1948年,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李四光一直旅居国外。在此期间,党中央和周恩来始终盼望李四光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49年4月,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出国前,郭沫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李四光带了一封信,这封信是郭沫若领衔签署的,内容是请李四光早日返国。李四光在英国接到了这封信,心情十分激动,立即订好了开往香港的船票,办好了过路的签证。1949年9月,身在国外的李四光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四光正以焦灼的心情等待启程的日期时,台湾国民党正策划着一个阻挠李四光返回祖国的阴谋。一天,旅居伦敦的一位朋友给李四光打来电话,告诉他,驻英大使郑天锡接到国民党的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不然就有被扣留的危险。为保护李四光安全回国,1949年11月15日,周恩来专门给时任新华通讯社驻布拉格分社社长吴文焘、时任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写信,嘱咐他们:“李四光先生受反动政府压迫,已秘密离英赴东欧,准备返国,请你们设法与之接触,并先向捷克当局交涉,给李以入境便利,并予保护。”1950年3月初,李四光和夫人许淑彬经过三个多月的重洋飘渡,终于到达了香港。1950年4月6日,李四光和夫人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胜利地回到了新中国。5月6日,李四光和夫人抵达北京。


590186.jpg

周恩来总理的电报稿


590185.jpg

李四光回到新中国

(四)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者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者。曾担任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1949年10月19日,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担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担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590187.jpg

周恩来与李四光在中南海畅谈新中国地质事业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䗴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李四光对我国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和贫油帽的摘除、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地震预报事业,都具有卓越的贡献。


590188.jpg

1952年,毛泽东主席任命李四光为地质部部长


590190.jpg

1953年毛主席请李四光到中南海 

(五)中共党员李四光

1958年12月,党组织根据李四光申请和表现,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了旧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老革命家和科学家,心情感到无比激动。年近古稀的李四光满怀赤子之心,说自己“象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生命的新起点才开始。”此后,他继续以永不疲倦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李四光成为新中国爱国爱党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一面旗帜”。


590189.jpg

1958年,李四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六)北京地质学院建立和发展壮大历史过程的重要引领者

李四光与北京地质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的直接领导者是李四光,北京地质学院是在应新中国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矿产资源之需而建立的。作为北京地质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主任,李四光是创办北京地质学院的直接推动者。后来更在北京地质学院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给予关心和指引。

590192.jpg

 1920年,李四光考察地质回国后,应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邀请,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0年,李四光(中)就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系主任


590193.jpg北京大学地质系1925年毕业生合影。其中有师生们熟悉的杨起、孙云铸、潘钟祥、马杏垣、陈光远、赵鹏大、翟裕生等教授,后来他们都成为北京地质学院的重要发展力量


590191.jpg

李四光推动北京地质学院成立(图为与何长工为北京地质学院选址现场)


590194.jpg李四光在北京地质学院首次开学典礼上讲话,称北地师生是“未来的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


590195.jpg李四光一直关心和支持北京地质学院的发展,北地是新中国最早培养地质领域研究生的学校之一,图为1965年李四光部长与我校研究生交谈


590196.jpg李四光与北京地质学院在秦皇岛野外实习的学生在一起


后记:本文得到了李四光纪念馆的大力支持,深致谢忱!并对《周恩来与地质矿产事业》(宋瑞祥)一文有参考,特此一并致谢。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地质力学理论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育人号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