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以“三个强化”推动构建大思政课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大思政课”体系构建,立足学校实际和行业特色,充分调动学校力量和资源,深入推进“大师资”“大资源”“大平台”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构建资源体系、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育人队伍
一是持续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制定和落实“校党委常委联系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服务联系学院”的“双联制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制定《全面深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建强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完善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选聘百名党群部门负责人、二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兼任思政课教师,推动学校党政干部上思政课讲台。持续实施“名师名导”班主任计划,建立一支以校领导、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首席教授、教学名师等为主体的本科生班主任队伍。
二是持续夯实专业课教师育人职责。学校改革专业教师工作量评价体系,探索专业教师育人工作量制度。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制定《武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武汉理工—新华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每年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0门、“示范课堂”500个,“融合‘通识·思政’的大物理协同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评2023年度 工作精品项目。开展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着力推动专业课程门门讲思政、专业教师人人重育人,专业教师育人职责不断夯实。
三是持续优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学校制定落实《武汉理工大学“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意见》,立足不同岗位、明确育人职责,着力推进以和谐导学团队建设为抓手的科研育人、以实践养成为关键的实践育人、以机关作风建设为纽带的管理育人、以提升服务供给保障为重点的服务育人等,统筹“十大育人”协同发展。其中,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心理育人分别获评2019、2020、2021年度全国 工作精品项目。
强化构建多维资源有机融合的资源体系
一是体系化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学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六门必修课;开设“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选择性必修课;围绕“四史”、宪法和行业法律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开设模块化课程,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二是品牌化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学校立足学校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着眼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资源、英雄人物故事等资源,品牌化打造了一批以"大国工业"为代表、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思政教育选修课。其中,“大国工业”以湖北省域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恢弘历史,感受新时代10年我国工业产业发生的伟大变革,激励学生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该课程获评2020年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金课。
三是立体化用好学校育人资源。学校充分挖掘和整合百年校史文化资源、教学名师育人故事资源、优秀学子成长故事资源、优秀校友报国故事资源、科技工作者科研创新的科学精神资源、“理工大讲堂”素质教育资源、“理工故事展演会”育人资源等,综合运用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打造文化育人作品,构建立体化校本育人资源。
强化构建多种方式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是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学校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思政课智课教学平台建设,依托易班网、理工易班网络平台,搭建思政课网络聚合矩阵。依托信息技术运用,推行“翻转课堂”,变革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参与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建设“武理马院”等微信公众号,集成推出思政教育资源,集中展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成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是把理论与实践融起来。学校作为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输送人才最多的高校,依托行业优势,与三大行业企业共建575实践实训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企业车间、搬到桥梁隧道现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真正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感悟融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着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责任担当的精神品格。
三是让教育场景泛起来。学校遵循青年学生“网络原住民”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和成长规律,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聚合教学素材和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创新育人方式。2022年以来,学校对2431间宿舍和627间教室进行网络升级,改造智慧教室78间、直录播教室225间;打造理工智课平台,建设数字化课程1300余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课程近100门,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引进优质课程126门,打造“泛在”的学习场景,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生态。